本书试图基于中国传播学发展40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和知识图谱绘制技术,统计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各类数据,分析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特征,从而展现中国传播学40年来发展的历史图景。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研究主要统计和分析基于原著创作、译著和论文的各类数据。下篇的研究基于上篇,介绍中国传播学研究理路的显著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进化与迭代的进程中,影像化作数据,在云端存储、传输和被观看。云端影像,栖身于影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碰撞交融之时空,不仅是一种娱乐内容、新兴产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我们的数字化存在。 本书综合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和影视文本研究的视角,聚焦于系列重要议题:政策、资本与技术如何形塑中国网络视频
本书由上海图书馆组织相关专家,与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合作,撰写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发展状况的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从总体发展、体系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效能、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在2019年的发展态势;因为本年度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成立二十周年,下半部分介绍了上海市中
本书基于传媒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视域,对近30年来我国传媒泛娱乐化展开全方位学理性批评研究,剖析其风险和危害,提出整治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本书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信息哲学所取得的浩繁研究成果,通过再造式的梳理、分析综合的研究,具体回顾了中国信息哲学创立和发展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信息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信息哲学在变革人类哲学方面所取得的革命性突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具体的评价和阐释。另外,还对中国信息哲学和当代西方意识哲学、当代西
荆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该书稿为林颖颖的博士论文,试图以“扩招”后上海“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高校新闻为例,从新闻文本及新闻从业者两方面进入,探究明晰媒体高等教育新闻生产的现实状况及面临的冲击和困境,对新媒体时代教育新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尝试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更科学、更专业地反映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的
内容介绍本书由广视索福瑞总经理丁迈主编,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综述。主要从收听环境、听众特征、听众收听行为、频率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7-2019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第二部分,专题研究。对2014-2016年新闻、交通、音乐、文艺等主要频率的收听状况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收听数据。CSM媒
本书介绍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内容包括:“纳沙泰尔:出差的人”“蓬塔利耶:偷运和越境”“隆勒索涅:评估书店”“布雷斯地区布尔格:推销与收账”“里昂:企业家与冒险家”“里昂:国内走私”“阿维尼翁:交换贸易”“尼姆、蒙彼利埃、马赛:南部地区的艰难求生”“图卢兹、波尔多、拉罗谢尔、普瓦捷:西南地区的勉强维持”“卢丹:沿
论集《审美的转换:网络新媒介与当代文化发展》分为网络文化的审美转换与价值构建、网络戏仿的现象辨析与美学探源、“互联网+文创”的产业观察与本土经验等版块。论集对网络文化与福建文化产业两个专题展开研究。关于网络文化课题,论者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努力解析网络文学现象背后的美学原则与观念,及其与当代文学当代文化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