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出版产业与全民阅读置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思路清晰,视野广阔,既有学理性的探索与思考,也有实践的指导意义。本书所涵盖的内容不仅是前沿的和当下的,也包含了纵向的历史性思考。在探究文化科技融合、与出版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作者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版业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演变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做了简要概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7年二级学科新闻学上升到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已20多年,学科分支多样、研究百花齐放,教材从译介到自建异彩纷呈。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方法训练,中国新闻传播学科都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亟需加强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媒介融合的大数据时代以
本书运用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结合电视手语主持创作有关调查结果,探讨了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的基本理论、创作主客体、创作心理、创作语言等问题,揭示了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的内涵及特征,试图构建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的理论体系,助力电视手语主持创作学科建设。
2019年末,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19)”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近70家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与业界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传播、网络直播与网络主持、融媒体时代的出镜报道
本书共5章。第一章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诞生及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包括与音乐类综艺节目相关的概念界定及本书研究范畴、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诞生文化背景及媒介条件、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类型划分,包括对音乐类综艺节目进行划分的必要性、基于节目内容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垂直类型划分;第三章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特征呈现,包
自2017年起连续第三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推出“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初选、投票,最终产生的十大案例生动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数字媒体业的探索和创新。《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三辑)》梳理入选的十大案例,从内容、生产、组织、技术等不同维度,可以发现从中折射出数字媒体业变
本书以近20年实证研究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20种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实证研究的潜在方向进行了展望。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一些应用较广、成果丰硕的研究理论,如理性行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还将一些研究较少、处于前沿的理论纳入书中,如控制错觉理论、民族志决策树理
《穿越边界:科学社交视域下的科学传播研究/学者文库》以“科学社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厘清“科学社交”的概念,依据史料挖掘过往历史中已有的科学社交方式,如飨宴社交、广场社交、官邸私密社交、风尚社交、政治社交、公共社交等,通过生动有趣的例证展现了科学人士或科学共同体以不同形式的科学社会交往方式,
从稀奇古怪的厕所博物馆,到令人大涨知识的失败博物馆、糟糕艺术博物馆,以及失恋博物馆、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UFO博物馆、马来西亚猫博物馆、墨西哥坎昆水下雕塑博物馆、心跳博物馆、方便面博物馆……《奇奇怪怪博物馆》从浩瀚的博物馆中选取有趣、好玩、令人脑洞大开的博物馆,好玩,有趣,一看就停不下来!把博物馆收藏在家,看千奇百怪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2006-2017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