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教程自2016年第一版出版后,收到广泛好评和建议,本次修订融合了信息描述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设计了文献信息编目、标记语言基础、DC元数据、信息描述新发展四个板块共十九个教学实验,章节二维码提供微课视频、拓展阅读资料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教学对象,与信息描述理论课程相配合,帮助学生
本书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西部地区县域当前发展阶段,把握新时期城乡社会变迁下县域家庭的生计策略,深入分析儿童留守轨迹及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而丰富儿童留守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及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21年2月和6月在陕西省汉中
《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综合分析了2023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揭示了在就业市场总量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和灵活化趋势。报告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的跟踪评价,深入探讨了高职生的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本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多个维度。2023届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综合分析了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揭示了在就业市场总量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和灵活化趋势:随着“考研热”的降温,境内读研比例增长放缓至17.6%,而留学比例回升至1.7%。灵活就业成为新趋势,比例上升至5.1%,尤其是互联网创业的比例显著增长。2023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达
本书入选的案例课程既有专业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也有新设的成长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创新性。旨在引导高校教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立德树人水平。
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及其治理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政府与学界有必要认真探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宏观社会效应和微观行为效应,并探讨其中的治理模式和机制,确保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可以补充数字文化和产业
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是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主办的学术集刊,致力于创建多元对话的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学术空间,计划一年出版2辑。本集刊深深扎根中国传播创新的实践,“在场”地感知中国传播的难点、疑点与热点,力图把握和探索中国传播创新的内涵与方向,理路与进路,
《黄河文化“两创”发展报告(2024)》是研究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学术成果,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持、沿黄九省(区)社会科学院及高校黄河文化研究相关专家共同编写。本年度发展报告分为总报告、基础研究篇、创新发展篇、省区建设篇及大事记五个部分,全面阐述黄河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底蕴、精神内核、发展演变、“两创”方针,全
本书是《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的第四本,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基于科睿唯安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形成的研究报告。基础研究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体,承担着更新科学知识与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本书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全球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估方法和指数体系,为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全球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提供了翔实的比较结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为应对新高考改革选学选考的要求,走班教学应运而生。全书共有5编11章内容,除了对美国、芬兰及新加坡三国走班制的组织管理及其改革现状进行专题研究外,还重点总结了新高考改革后我国走班制十年本土探索的成功经验。作者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