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洞庭,渺渺楚天阔;流云水袖,轻浪舞回风。楚舞,譬犹楚辞之于中国文学,代表着重要一系,非止于南方一域而关乎中国舞蹈之全局,于周室雅乐、蛮夷巫舞、郑卫新声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逐渐走向轻柔与重拙、繁俗与简雅、今妍与古质的统一,彰显了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与民族审美趋尚,故能成其大而就其深,在中国舞蹈
本书根据街舞运动的特点,秉持健康、青春、个性、创新的教学理念,遵循街舞各舞种动作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街舞运动相关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内容主要包括嘻哈文化概述、街舞基础、街舞的风格与动作、街舞的即兴舞蹈与作品创编、街舞的教学、街舞的训练、街舞竞赛的组织与评判及大学生街舞推广作品介绍等,以图、表、二维码关联动作
本教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舞蹈史》的修订版。在本次修订中,编写组立足中国舞蹈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深入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统领和分析中国舞蹈艺术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学术视野下的中国舞蹈、理论框架中的中国舞蹈,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语境
自21世纪以来,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舞蹈”以模块的方式融入高中音乐课程中。随着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一轮修订工作落下帷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形成了必修模块“音乐与舞蹈”、选择性必修模块“舞蹈表演”,以及与舞蹈相关的选修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立体教材之一。全书分为舞蹈理论知识、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四个模块。旨在使学生通过舞蹈理论学习,从文化层面、理论层面了解舞蹈知识;通过芭蕾基础训练,掌握幼儿舞蹈基础训练方法并提高身体素质和舞蹈能力;通过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体态特征和
本书共7章,分别为舞蹈作品赏析的审美过程、舞蹈作品赏析的审美视角、舞蹈作品赏析的审美方法、中国古典舞蹈作品赏析、芭蕾舞蹈作品赏析、中国民间舞蹈作品赏析及现、当代舞蹈作品赏析。教材以理论结合舞台实践为出发视角,通过系统性的内容布局架构,从舞蹈审美的过程、舞蹈审美的视角、舞蹈审美的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介绍,其中每个舞种选取5个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分级考试教材》是中央芭蕾舞团多年来进行芭蕾普及教育及创新性探索的成果。教材共分九个级别,每一级别均根据孩子年龄、身心特点和训练时长,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芭蕾作品改编成适合孩子特点的小舞段,为孩子量身打造具有中芭特色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体系。为了更好地达到艺术性及寓教于乐的效果,我们特邀作曲家为教材专门
《贾德森舞蹈剧场:表演的痕迹》是英国舞蹈史家拉姆西伯特(RamsayBurt)对后现代舞蹈的深度研究,在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中重新审视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曼哈顿下城贾德森纪念教堂上演的激进实验舞蹈,探讨了崔莎·布朗、史蒂夫·帕克斯顿、伊冯·雷纳及其同人开创的全新艺术理念:他们以
杰拉德·西格蒙德将杰罗姆·贝尔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4,2004-2009,2010-2016),他通过理论结合作品的严密论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贝尔从舞蹈话语的构建到对权力(制度)批判的转变。时间之外,本书作者也为我们理解杰罗姆·贝尔的创作提供了三把钥匙,即本书的
《动作中的意义:舞蹈文化研究新探》一书收录论文18篇,此书首次汇集了一批对舞蹈这一独特美学实践所涉及的意识形态、主体、价值生产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论文,既是对以往舞蹈研究范围的拓宽,同时也给文化研究就具身性、身份和再现等重要概念提出新的问题,是所谓批判性舞蹈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