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信息社会背景下网民科普行为的界定和剖析入手,聚焦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网民科普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行为以及网络科普舆情,运用搜索引擎数据库及舆情监测平台采集并分析网民科普行为的相关数据,为各地开展科普实践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转型升级。同时,本书还对科普信息化建设中先进信息技术的充分合理运用进行了有益
《HNC理论全书》预定3卷6册,第一卷论述语言概念空间的基元概念,第二卷论述语言概念空间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概念,第三卷论述语言概念空间的4层级总体结构和未来图灵机的理论架构。本书为《全书》的第三卷第二册。本书分为四编(第三卷的后四编):第五编论机器翻译,集中论述句式转换、句类转换、语块构成变换、主辅变换、块序调整和句序调
本回忆录共179篇文章,都是科考人员的亲身经历。故事真实动人,内容丰富多彩,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科考人员无怨无悔奉献青春年华、为祖国查清资源的雄心壮志,又充满了浓郁的野外考察酸甜苦辣涩的生活气息,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宝贵精神食粮。
报告全面综述分析2015年度国际科学研究前沿进展,展望研判国际重要科学领域研究发展趋势,报道介绍我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观察综述国际主要科技领域研究进展及科技战略规划与研究布局,概括介绍我国科学研究整体发展状况,并向国家提出有关中国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咨询建议,为国家宏观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高技术发展报告》自2000年起开始发布,全面关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及"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四大领域,每年聚焦一个领域,4年一个周期。《2016高技术发展报告》的主题是信息技术,将系统综述2015年高技术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信息领域技术及其产业化新进展,分析中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
《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2016)》从基础与交叉前沿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战略性高新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选择数学生物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医药中间体绿色制备工艺、低碳发展研究、地球关键带研究、太阳系探测、光电子器件工艺、人工光合系统、类石墨烯二维半导体材料10个科技创新前沿领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是几代中国学者的愿望。1956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就曾专门开会讨论过编写问题;197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再次开会讨论。几经波折,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科学出版社联合组织、时任院长卢嘉锡担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终于在1987年启动
概括地讲,在对待科学修辞战略的研究进路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进路--非修辞、强修辞和辩证修辞的进路。究竟哪一条科学修辞进路才能在传统科学理性与后历史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立场之间形成必要和合理的张力呢?全书从以下七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这一问题:第一,科学修辞战略的合理性辩护;第二,科学修辞战略的构成因素;第三,科学修辞战略的辩证逻
《儿童百科大迷宫》的作者专门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而精心设计,从孩子们众多的“为什么”中,针对动物、植物、飞鸟、昆虫、自然、海底世界、交通工具、恐龙世界、名胜古迹、军事天地10个方面,挑选出有趣的内容和严谨的科学知识,利用走迷宫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一个个小问号。 在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新奇而又神秘。浩瀚的宇宙无边
本套丛书将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发展历史的阶段性特点来考量,拟设十个专题,具体内容见附件。我们将通过断代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从远古到1919年的发展历程,重点陈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科学家的思想成就及其特色,把"中原王朝科技思想史"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科技思想史结合起来,既重视研究儒家科技思想的主导地位
本书是路甬祥院士担任中科院院长领导岗位以来发表的演讲报告和论文集,内容包括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创新文化与历史人物、教育与人才等。作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顶层科研管理,作者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成就斐然,对文中涉及问题有深刻思考和成功实践,文章见解深邃、高屋建瓴、富于启发。
科恩作为综合史大师,在科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恩的综合史研究特征表现在:研究主题的综合性、研究思想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语境性。对他的研究呈现逐步升温的趋向。本文在发掘、搜集、整理和分析科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将科恩放入广义的认知、科学、社会、历史语境中,研究科恩的编史思想与方法。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专辑”作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年度专辑形式推出,是以具体问题研究为导向,涵盖一般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认知与心理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论题,反映年度科学哲学前沿动态和热点领域研究现状。《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四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原名《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一巨著的第四
1977年,英国科学史家戴维·埃奇发表《变化中的天文学:英国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一书,大量引用了科学家的口述史料,充分肯定了口述史料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1988年,美国著名科技史家查理·韦纳教授在《美国历史杂志》上发表了《口述科学史:原子弹的蘑菇云》的论文,阐述了口述科学史潜藏的巨大价值。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
创青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回望录(2011-2015)
西南民族传统科技
论语言概念空间的基础概念基元——图灵脑理论基础之四
本书从“科学·技术·社会”(STS)视角研究了民生科技发展的广义语境路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从理论层面研究民生问题和民生科技的内涵及特征,并且研究了社会对民生科技的需求,采用广义语境分析方法研究了民生科技发展的路径,并根据民生科技发展的广义语境路径建主其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第二篇从实践层面通过应用民生科技发展广义语
系统辨识——多新息辨识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