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粒子光散射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粒子光散射研究的最新进展,在球坐标系、椭球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下规则形状粒子对平面波散射的基础理论,任意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粒子对平面波散射的近似理论和数值方法,利用DDA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球形粒子、椭球形粒子、非球形粒子和任意团聚形粒子的散射特性,激光在随机分布粒子中的传输
本书基于三级像差理论,提出并介绍了共轭校正非球面检验辅助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自准校正透镜共轭校正检验非球面的原理;自准校正透镜共轭校正检验凸非球面;校正透镜与自准校正透镜组合检验凸非球面;凹非球面的共轭校正检验原理,以及自准校正透镜位于不同位置时对应的规化光学系统等。本书不仅包含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同
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电磁学课程的前期数学基础知识、电磁学基础、近代物理学基础。前期数学基础知识包括矢量运算,梯度、旋度、散度的微积分形式。电磁学基础包括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电磁场的统一性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近代物理学基础包括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动力学基础、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和量子力学简介
150多年来,科学家和科幻小说的作者始终对隐形着迷,并试图了解这一现象可能的运作方式。物理学家格雷戈里·J.格布尔将隐形科学从19世纪菲茨·詹姆斯·奥布赖恩的著作追溯到现代隐形技术、隐形斗篷和超材料,讲述了隐形何以成为可能/不可能的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与发现。这本书是对隐形如何从
本书从教学的普适性出发,注重基础、强调应用,不仅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自然融合,还包含学科前沿。本书概念清晰、体系完整,共分7章,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波的叠加、双光束干涉及应用、多光束干涉及应用、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FDTDSolutions软件基础仿真及应用。全书以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分析为主
本书第1章是对经典物理学体系基本完整的概述,可作为传统大学物理最基本的学习内容;第2章原子与电子是从经典到现代的过渡;第3章是相对论部分,包括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第4-9章分别是量子力学及由其衍生发展的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第10章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本书重点突出物理理论的逻辑体系和思想性,内容编写尽可能提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根据教育部世行贷款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全套书共两卷,本书为第一卷,主要介绍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分为力学、场物理学基础、波动学基础而和热物理学基础四个部分。本书的一大特色是
本套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2023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编写而成,涵盖了该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并增加了部分拓展内容。本套书编写团队成员陈兰莉、宋金璠、石明吉等在2021年度被教育部授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材编写凝聚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力求生动、简洁、富有吸引力。全套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2023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编写而成,全套书涵盖了该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并增加了部分拓展内容。本套书编写团队成员陈兰莉、宋金璠、石明吉等在2021年度被教育部授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材编写凝聚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力求生动、简洁、富有吸引力。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改经验编写而成。本书没有沿袭传统的思路,而是采用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即以物质世界的层次和存在形式为主线,按照由经典物理到近代物理,由少体问题到多体问题,由线性系统到复杂系统的思路,来介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