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海是典型的海洋大陆带,它拥有多个海峡并且与相邻的大洋进行着活跃的水体交换和热盐交换,贯穿印尼海中东部各个海峡,衔接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海流。被称之为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印尼贯穿流是沟通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的一只流速强劲、流向稳定的海流,其源于西太平洋,纵贯印尼海,穿过诸多海峡通。研究印尼贯穿流时空变化特
本书内容基于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并结合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数据,阐述了近海海域溶解无机营养盐、溶解氧(DO)和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海域夏季底层海水低氧酸化形成机制,评估了大规模海湾扇贝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对于人类活动影响下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生源要素碳、氮、磷、硅和氧是海
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二卷《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探讨了在欧洲中世纪的时间范畴(公元800-1450年)内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史,包括人类关于海洋的知识、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有关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海上旅行、海路贸易和世界联系网络、对海洋相关意象的认识和表现等。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中世纪海洋文化史
本书以现代海洋科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考察国内外海洋探测领域的研究成果,着手从世界各地海洋科考和海洋开发活动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细加考辨,取精用宏,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抽绎出典型材料,同时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精心设计出反映海洋探测研究信息的全书框架。本书分析了国内外在海洋气候变化影响及其观测预报、海洋地质地貌探测
本书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角度系统、全面介绍海洋预测预报与挖掘分析技术。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是数据部分,对海洋大数据的特征、资源分析、处理评估、平台架构、存储管理、分析处理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第4-5章)是方法部分,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海洋大数据的典型挖掘分析方法,包括回归方法、聚类方法、关联方法、分
本书是关于海洋大数据治理的一本学术专著,是国家海洋数据管理多年科研成果和实践工作的总结凝练。全书内容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实践篇,共3篇、15章。全书内容宏观全面,涵盖海洋大数据治理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翔实案例,充分总结和凝练了近十年我国海洋资料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海洋数据汇聚管理和共享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海洋大数
《海洋文化概论》是一本全面探讨海洋文化及其相关主题的著作。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包括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中西海洋文化探源、海洋文化的载体之海洋物质文化、海洋文化的载体之海洋精神文化、海洋文化的载体之海洋实践文化、海权思想的演进、海洋文化的传播、海洋文化的融合与撕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本书的重点在于解构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
本书以海洋地理信息为切入点,结合海洋环境应用方向,创新提出"数据-模型-知识"三元一体的共享与互操作新型技术体系,按照"数据标准统一、模型开源开放、知识动态互联"技术路线,开展以《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标准)为核心的海洋地理信息全空间数据模型构建方法研究,提出全球多尺度地理网格剖分HYGrid模型,构建海洋
海洋磁力测量是海洋工程测量和军事海道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获取海域地磁场参数及其分布特征,它与海洋水深测量和海洋重力测量共同组成了当前海道测量的三大研究和发展热点。地磁场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场,海洋磁力测量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海洋区域地磁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解释和应用海洋磁力提供基础信
本书对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区上层海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基本水文要素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收录了该区域的各项水文数据图像,主要包括:海表风场、海浪有效浪高、海表流场、水温特征、盐度特征、密度特征、声速特征、混合层特征位势涡度特征等内容。旨在更新我国在该海域的基础性图集资料,可对今后该海域的海洋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