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对流域水文动态模拟与洪灾风险量化表征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六章,内容涉及基于季节性动态特征的流域水文模型率定、评价和应用,动态参数对季节性动态特征的响应,GIS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在缺资料流域洪水预报及洪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整合最大似然聚类算法的洪灾风险评估等。
该书较为全面、客观、系统地描述了流域特征和水利工程概况,对重沟水文站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测站的基本情况,并对重沟水文站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着重对重沟站的观测项目降水、蒸发、水位、流量和暴雨等进行了详细的特征分析,并在重沟站洪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年洪水过程、水位流量关系、洪水组成、洪水重现期、沭河重沟河
本书主要介绍中小河流自适应配置洪水预报模型的原理、方法,以及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现状、流域数字化与地貌特征提取与分析、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自适应配置方法、预报模型参数及其空间分布估算方法、典型区自适应配置预报模型应用分
本书分别从水之韵、水之用、水之殇、水之爱四个角度展开。第一部分“水之韵”总体介绍了水的来源、循环、对生命的作用以及水的品性,表明地球由水而美,生命由水而生,文明由水而善;第二部分“水之用”介绍了古人对水的利用,以及当今生活中水与生产、科技的关系;第三部分“水之殇”分析了我们正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消耗、浪费与污染正让我们对
本书主要从水文时间序列的一致性检验、非一致性单变量水文统计、非一致性多变量水文统计方面对非一致性水文统计的理论进行了梳理、论述,并以黄河上游段为例进行了实践。首先,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水文时间序列一致性检验的常用方法,对黄河流域兰州断面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及成因分析;梳理了多种单变量水文统计的非一致
本书以中国长江上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以及美国Iowa-Cedar流域等为背景,对目前主流的多套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了卫星遥感降水在资料缺乏地区洪水频率分析及设计洪水估算中的适用性,并深入开展了多源遥感降水对流域洪峰演进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卫星遥感降水驱动分布式水
本书以黄河源区水文气象变量为数据基础,以黄河源区水文气象变量演化特征、关系特性及其丰枯特征等统计计算为理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源区水文气象变量的统计特征。本书以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作为黄河源区的主要水文气象变量,对其趋势性、持续性和多周期性等演变特征及其关系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分别分析了降雨-径流
《中国海洋站海洋水文气候志·南海分册》丛书依据完整详实的海洋站观测数据,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了南海沿海18个海洋站潮汐、海浪、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气温、气压等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给出了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和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沿海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南海沿海各水文气象要素的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共同的命运,深刻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黄河的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河川径流量变化显著。本书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典型气象水文事件这一主线,针对不同水文事件过程进行机理分析,并针对气温、降水过程,通过优化和建立预测模型,提高黄河流域气象水文预测精度,为
气象和水文两大科学体系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科学,两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交叉性。气象关注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台风、龙卷等,而水文关注地表灾害,如洪水、城市内涝、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性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频发,单方面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与气象的交叉和融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