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改革包括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阶段,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将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发展中去承载、担当与完成。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无法割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发展在整个基础教育发展中又是具有相对独特性的重要学段。本书聚焦“初中教育是否薄弱、哪里薄弱、何时薄弱?初中发展因何薄弱、怎样薄弱?初中
本书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与方法,以《北洋画报》为主体,兼及同时代其他报刊媒体,探讨近代中国由报刊媒体所展现的女性身体建构,并以此透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就性别意涵而言,一方面,女性身体建构难以避免男权中心意识的支配,呈现出一定的商品性和消费性;另一方面,女性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有着自我身体建构的努力。因此女性身体建
我国的行业特色院校集中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时期。1992年到2000年,国家通过多年改革,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方式,将原国家部委管理的400余所高等院校进行了管理体制调整,部分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多数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中国行业特色院校发展研究》集中考察新的时代背景下行业特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2014-2015)》从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化的新阶段。媒体融合,既是全球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的da势所趋,也是我国guojia战略的规划需求,是技术与市场shuang推力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在新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5》是我国第一部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年鉴。该年鉴在回溯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记录、真实反映了201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空间上,全书以16篇连缀成卷,内含四个板块:历史篇、成果篇、概况篇和综合篇;时间上,借鉴编年体史书编撰方法,相关条目按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2014)》共分为综合、组织机构、工作概况和学术活动、科研成果、学术人物、规章制度、统计资料和大事记等八篇。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上一年度工作会议文件,院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概况、主要学术活动和院属科研单位的主要科研成果,以及上一年度的主要统计资料等。该年鉴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哲学社会
《闽南文化学术年鉴(2013-2014上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和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地方文化年鉴。本年鉴本着广收博采、兼收并蓄的方针,尽可能齐全、完整地收录各种文献资料,实事求是地记载2013—2014年度闽南文化的学术进展状况,及时反映闽南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文化与传播名家讲演录》共收集20多篇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演讲文章,讲演者都是国内儒释道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名学者,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论文集中在研讨中华文化的传播教学,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做探讨。论文内容还包括中医学、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书法、民俗文化、古代科举制度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创新工程、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组编写的《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2014-2015)》为跨年度报告,主要是对2014年至2015年8月之间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描述、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预判,全书由五部分内容构成:一、制度环境;二、行业基础;三、内容供给;四、表达样念;五、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以宁夏甘肃青海为例》基于文化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宁夏W市、甘肃Z市、青海H县为代表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个案考察,力图呈现出新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观念、行为、制度、资源等层面适应的现实样态及其实践进程,揭示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