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传播名家讲演录》共收集20多篇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演讲文章,讲演者都是国内儒释道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名学者,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论文集中在研讨中华文化的传播教学,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做探讨。论文内容还包括中医学、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书法、民俗文化、古代科举制度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创新工程、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组编写的《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2014-2015)》为跨年度报告,主要是对2014年至2015年8月之间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描述、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预判,全书由五部分内容构成:一、制度环境;二、行业基础;三、内容供给;四、表达样念;五、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以宁夏甘肃青海为例》基于文化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宁夏W市、甘肃Z市、青海H县为代表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个案考察,力图呈现出新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观念、行为、制度、资源等层面适应的现实样态及其实践进程,揭示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的成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自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治学成果,经文献的多源检视和擢选,我们编成多卷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历程——中国学界文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史
本书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现状与意义,第二章对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做了概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研究了社会教育的原则和载体,这是社会教育突出的亮点,第五章分析了教育的效能,这既是社会教育取得成功的直接表达,也是对教育原则和载体部分
本书以中德两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政策、典型模式和改革效果,系统地揭示了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貌及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本书研究视角新颖、资料详实,观点独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产学研联盟是企业开展组织间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产学研联盟中,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企业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知识的吸收、内化与创造过程,从而提升企业的能力与绩效。邓雪编*的《产学研联盟内组织间学习研究》主要对产学研联盟组织间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产学研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产学
《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研究》主要探究了在清末民初这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阐释了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归纳总结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晚清社会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
《教育的痛点一位20年教育工作者写给百万家长的一线手记》一位20年教育工作者写给百万家长的一线手记,笔下记录的是当今教育造成的学生之痛、教师之痛、家长之痛、学校之痛乃至社会之痛。相对于解决之道,《教育的痛点一位20年教育工作者写给百万家长的一线手记》是对教育之痛的呐喊,为了让很多的人清晰地看到教育的痛点所在,迈出救救教
《调查性报道》主要内容包括: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如何与司法机关打交道、暗访的界限与风险、记者为什么会上当、美人赠你蒙汗药、戴着面具的线人、当警察来查验证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