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多勇主编的《豳风论丛(创刊号)》宗旨是联合国内专家学者,对地处农牧交错地带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方言、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文献、文艺作品、黄土风情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黄土高原原生态的民间事象和农耕文化的精髓;揭示本地区在关中做都的周秦汉唐各王朝“南卫畿辅,北御戎羌”京畿屏障的战略地位;并通
王钦、肖红军、张小宁*的《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学研究力评价报告》基于在国内13种**和核心管理学期刊上发表的管理学学术论文,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对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学研究力进行了评价,构建了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学研究力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学综合研究力“十强”依次是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
《治学例话——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品鉴(第二辑)》是2013年度国内新闻学、传播学优秀论文集。本书收录了从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8700多篇新闻传播学论文中精心筛选出的15篇高水准的优秀论文,概述了2013年度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每篇文章由作者小传、论文原文、遴选意见和写作回眸四部分组成。全书共计27万字
唐绪军主编的《新闻学传播学文摘(2015.***总第2卷)》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文摘系列的**本,今年出版第2卷。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刊涵盖国内外相关学术重大问题和前沿动向,以全球视野和学科交叉的多元视角,发挥中国社科院学术平台优势,为领导层和学术研究提供
王娟编*的这本《高校精品课程传播共享研究》基于信息传播理论,关注精品课程传播共享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以创新扩散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及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因子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精品课程传播共享的策略模型,并以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精品
我国高等教育正值大众化发展时期,学校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高等教育系统处于复杂多变之中,高校的定位问题日益彰显。本书正是基于我国350所普通本科学校定位的实证研究成果。从高等教育系统的视角,对我国目前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数量化揭示,且从一般高校、重点大学、行业院校、研究型大学等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的作者刘绪才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以1920-1937年间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为中心,在全面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现场,从教育制度的演变、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形成、课堂内外的新文学知识传播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了新文化、新教育与新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知识生产
长期以来,境界几乎一直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论题,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条件所限,尤其是由于富有情感体验性的感性描述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其基本含义和表现也一直都没有得到哲学上的严格界定和系统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就目前国内的哲学研究而论,由于研究视域的局限,在探讨和研究主体性的时候,国内
一旦中国改革包括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阶段,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将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发展中去承载、担当与完成。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无法割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发展在整个基础教育发展中又是具有相对独特性的重要学段。本书聚焦“初中教育是否薄弱、哪里薄弱、何时薄弱?初中发展因何薄弱、怎样薄弱?初中
本书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与方法,以《北洋画报》为主体,兼及同时代其他报刊媒体,探讨近代中国由报刊媒体所展现的女性身体建构,并以此透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就性别意涵而言,一方面,女性身体建构难以避免男权中心意识的支配,呈现出一定的商品性和消费性;另一方面,女性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有着自我身体建构的努力。因此女性身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