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由文人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48年1月15日,津版《大公报》宣布停刊。作为国内唯一一份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文报纸,《大公报》不仅见证了中国百年间所经历的历史沧桑,更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本书主要是以1902—1949年出版的《大公报》为媒介,重点关注这一时期京津地区
传媒与社会变迁
全书精选新中国成立以前成都有代表性的进步报刊33种,从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报刊档案资料展开,介绍其创办背景、办报经历、党团影响、重大事件以及其对成都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等。这些进步报刊,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办的报刊,在各个时期唤醒人民的爱国热情,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功不可没。所选用的图片13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
新闻的骚动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分为十讲来重点阐述新闻发言人相关的基本内容、舆情应对以及新闻发布的实务。教材配合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的教学核心内容设计。该课程是以建立在危机传播与舆情应对基础之上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为结构框架,突出微媒体发布的特色,在实务基础上体现了全新理论的课程。课程
全书系统地审视全媒体365天的内容生产规律,将一年四季各个关键节日、节气、节点的报道和各类别新闻的策划脉络一一透析,理出一些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本书旨在探寻新闻生产的系统化组织化之道,试图帮你解决“写什么”的困惑;提供大量“怎样写好”的新点子和新思路,帮你把新闻写鲜活、写精致、写全面、写系统;探讨策划新闻活动、从事
媒介融合是当今新闻发展的趋势,新闻工作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前单一的工作模式,变为复合型工作模式。新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各种媒介工具的素质。本书分为十八掌,系统梳理介绍了全媒体、新闻编辑、全媒体新闻评论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各项业务技能,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教材。
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本书主要是广播电视及媒体融合发展有关的新闻理论、采访实务、编辑制作、摄影摄像、播音主持、产业经营、广电技术、队伍建设、宣传实践等各领域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其它相关的论文选题。本书记录了传媒裂变时期,媒体从业者对广播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