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五四新文化运动“四大副刊”之一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思想史、文学史、副刊史的广阔视野中来历时性地考察它的思想倾向、精神轨迹、历史沿革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全书主要论述了在郑振铎、柯一岑等人的主持下《学灯》在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所扮演的暧昧角色以及刊物定位问题,研究系报馆及其文化
本书运用了《晋察冀日报》等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晋察冀日报》在抗日动员中的作用: ,从新战士的来源、“大家庭”对新战士成长的影响、部队对新战士成长的塑造,探究新战士的成长何以成为《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话语支撑。 第二,阐述“子弟兵”的领袖、共产党员和英雄何以成为《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话语核
本书以近代早期的报人与报刊为线索,主要关注客观性的形成、演变与实践,探寻客观性作为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轨迹。我国近代早期报纸客观性思想与实践的发展,既有西方新闻理念的影响,又是特定历史时期早期报人报业实践的结果。在技术、职业化与政治交融的媒介环境下,早期的报纸客观性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趋势,与西方的客观
孙健,上海政法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本书在系统介绍我国近代早期传媒生态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描述对近代早期较为活跃和著名的报人梁启超、汪康年、黄远生等人的办报思想进行了挖掘,并对他们具体的办报实践进行了介绍。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对客观性在近代早期报业中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寻,并对其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初
从新的理论角度、思考路径和观点,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新的开拓。
融合新闻学
本书是纪念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开幕的纪念文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的团体,简称“青记”,由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于1938年。 全书包括展馆掠影、史海钩沉、后代记忆、学术探讨、传承创新等内容,并配图片,全面记录了“青记”的历史。
本书内容既包括2019年度各市属媒体关于履行社会责任的自我总结,也包括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业界实践的经验探索,以及社会受众对媒体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的反映和讨论。希望通过报告的形式,促进媒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引导媒体更好地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履行好媒体的社会责任。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份,每年的《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根据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对2020年我国新闻传
本书以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办学20周年为契机,在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梳理记录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全面呈现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改革创新路径与措施,凝练办学理念,总结办学规律,扩大社会影响,为高校特色新闻学院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全书从二十年磨一剑、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重培育善引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