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应用》通过建立青藏高原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地质文献数据库和地学剖面数据库,研究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划分了产品体系,建立了产品开发模式和结构;系统收集整理了近百年来形成的与研究区有关的保存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及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甘肃等六省(区)的17707档成果地质资料,收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运用造山带多重地层单位划分理论和方法,全面调研了测区的地层单位,根据新发现的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化石,重新厘定并合理划分建立了全区的岩石地层及构造地层(岩石)单位。按照时间一空间关系合理划分了侵入岩填图单位。项目成果由文字报告和地质图及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塔吐鲁沟幅J43C004003斯卡杜幅I43C001003)(精)》讲述了:塔吐鲁沟幅(J43c004003)、斯卡杜幅(143c001003)是新疆1:25万麻扎幅(J43c004004)、神仙湾幅(143c001004)、塔吐鲁沟幅(J43c004003)、斯
本书分为5章,包括资源与环境地质、区域地质概况、地质作用、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路线地质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缺陷岩体纵波传播特性分析技术》主要介绍缺陷岩体中纵波传播规律及分析方法。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节理非线性变形对弹性纵波在单节理和平行多节理处多重透射和反射规律的影响,节理岩体双重非线性弹性介质中的纵波传播规律,含缺陷岩体声波实验,含缺陷岩体声波信号处理技术与时频分析,含缺陷岩体的卸荷敏感及声学反应等。俞缙专著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球化学专业实习指导书》以地球化学系教师在长江峡东地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长期积累为基础,针对地球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和本科非地学的研究生新生野外教学实习的需要而编写。通过三年课堂上地球科学专业课程,尤其是《地球化学》和《勘查地球化学》的系统理论学习,同学们对各专业课程基本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岩石已经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可是各种不同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岩石又具有怎样各异的性质,岩石、矿物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是大家所不常接触的。《奇趣科学玩转地理:形形色色的岩石》通过真实的图片配以翔实的文字描述,《奇趣科学玩转地理:形形色色的岩石》对岩石和矿物的各个属性进行
本书分析研究了区域湿地、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分布现状、时空变化特征、演变趋势及变化规律,以及气质环境因子形成、发展、演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控制作用,进行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与分析。
《高等学校教材:地震地层学》从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意义、地震层序的划分依据,层序地层系统、沉积过程中水平面相对变化分析、速度一岩性分析、定性地震相分析方法、定量地震相分析方法等,最后介绍了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高等学校教材:地震地层学》可作为石油高等院校矿产普查与
《福建省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在扼要介绍地质遗迹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福建地质遗迹形成的地学背景与条件,福建地质遗迹的现状、分布和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开发与保护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福建省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着重从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