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围绕水文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和近期新的科技动态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全书设置了8章内容,包括绪论、水文气象要素、气候系统与水分循环、大气水与地表径流、暴雨与洪涝、干旱与旱灾、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趋势预估和径流预测。本教材可以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气象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
本书按二十四节气顺序,分春、夏、秋、冬4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诗词概括每篇的内容;每篇分6章,对应6个节气。章节内容的设置从节气的内涵、意义出发,含物候变化、农事生活、习俗风俗、养生运动、活动展示等基本知识。本书的亮点和优势在于,图书设计摒弃了市场上普遍的简单科普,上升到生活实践层面,每个模块都设置了相应的1-2个形式
本书是由中国气象局辽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组织编写,全书总结、汲取了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在气象系统干部职工培训主渠道主阵地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中国革命历史的干部教育培养经验、干部培训课程设计、干部培训多种方式的应用、教学管理、现代培训技术的应用、附录等7部分内容。对于提升新时代党员
以防范气候风险为核心目标的韧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流路径。近年来,中国和欧盟在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建设韧性城市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书由欧盟国际城镇合作项目(IUC-Asia)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RCSD,CASS)联合编写出版,汇集了欧盟、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城市建设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气象观测是其核心项目。考察临行前,考查团常务理事的刘半农曾嘱咐气象生们要把所见所闻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有些事当时看可能没什么用处,以后却可能有大用处。本书基于科考团气象生刘衍淮的11册西北考察日记整理出版。这份35万字的珍贵日记,是九十多年前西北气象考察的观测实录。这里有青年人在科考
2015年,依托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贵州省气象部门以威宁为试点,开展基层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示范建设。2018年,贵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以“一科”“二联”“三化”“四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模式——“威宁模式”工作经验。“威宁模式”的建立及推行,极大地提升了贵州省基层人工影
本书以2012—2017年出现在黑龙江省的暴雨、大(暴)雪、寒潮、大风、大雾、沙尘、雨夹雪等7类灾害性天气和高影响天气为主要对象,通过普查整理出这些天气对应出现日期的84个基本气象站及省、市级气象站的站次资料,对于其中范围较大、关注度较高的天气个例从天气特点、主要影响系统、天气系统演变、空间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提取
初心不改,在“科技强国”的使命中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在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中步履坚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喜庆70周年华诞之际,广东省气象部门聚焦广东省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特色、成就和经验,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广东卷》画册全方位展示广东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成就。70年的时光记载着广东气象人的梦想与坚持。70年来,广东省气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吉林气象事业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也走过了70年风雨征程。为了收藏吉林气象70年历史中经典的瞬间,展现新中国吉林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借中国气象局出版“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画册”之机,编撰《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吉林卷》画册。《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吉林卷》画册取大纵深的视角
本书系统地揭示了青海高原近60年来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畜牧业、能源、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征,并基于未来情景预估资料,预估了青海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青海未来发展规划、战略定位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为青海各级决策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