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系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收录的本次论坛中参与讨论和19篇论文,内容围绕海岸带区域经济、我国海洋安全战略发展、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南海海上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我国海防思想的发展与实践、我国海权战略与海上安全通道安全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本次海洋论坛所取得的成果。
《国外之海岛研究》在充分挖掘、借鉴国外有关海岛管理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国外海岛空间布局管控、海岛保护规划、海岛资源开发、海岛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海岛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阐述各国海岛规划或管理的异同,梳理国外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管控对策,分析各项海岛管理政策或制度在实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验指导书》以自然地理学中基础的实验为中心,满足学生课堂实验需要;另外增加了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供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论文中参考。教材共分为七章內容: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气象学实验、水文学实验、土壤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和环境学实验;此外,还补充了六个附录作为参考。
《中国海洋文化福建卷》讲述了福建省各个方面的海洋文化特点。具体从海商文化、海防文化、渔盐文化、海神信仰、航海文化、造船文化等方面,讲述了福建海洋文化的特色及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
我国大陆的东南方,是一片广阔浩瀚的海洋,诸岛如明珠般散落,这片海域是中国的南海。摊开地图,南海就像一只巨人的脚印,深深踩进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在其边缘处踩出了一系列群岛和半岛。据历史文献记载,南海海名最早出现于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782年在位)时的《诗经》卷七之《江汉》诗中: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走进南海》一书以优美
本书阐述上海洪潮灾害的概况与特点。对上海德风暴潮、暴雨和上游洪水等灾害,选择实例作发生、发展与成因分析;对历史灾害采取遗址与文献相验证方法,力求取得可靠的调查成果;对设防潮位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本书资料丰富,内容务实,可供水利、市政和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院校的师生课外参阅。
本书展现了南美洲独具特色的魅力,从神秘的亚马孙河豚,到巨鸟安第斯神鹰;从伊瓜苏瀑布,到阿塔卡马沙漠;从马丘比丘的悠久遗址,到的的喀喀湖的迷人美景;从独一无二的热带雨林,到冰洁的莫雷诺冰川…… 本书着重介绍了南美洲的30个地点,系统介绍南美洲的景观和动植物。专业的地理知识介绍,300余幅精美彩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开展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由以院士为主体、众多专家参与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研讨共同完成,旨在系统分析有关学科的发展态势和规律,提炼关键学科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学科创新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并为学科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和措施建议。《中
空气和水是两种对生命最为重要的流体。从童年记事开始我们就觉得已经很了解这两种流体了。然而,我们却很难预测它们的行为,有多少问题限于我们的知识我们不知道呢!我们能否解释如何精确地预测风、暴雨、台风?为什么雨是下在这里而不是那里?明年夏天是赤日炎炎,抑或是相反的凉爽宜人?永不止息的海浪不停地拍打着岸边,大海究竟是潮涨还是潮
《中国海洋文化浙江卷》系统地阐述了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大省特有的文化。具体从渔盐文化、海塘文化、海防文化、海洋习俗、海洋庆典、船文化、海洋文学、海洋建筑、港口文化、现在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历史名人等方面,讲述了浙江海洋文化的特点及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