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文化既带有吴越文化的浓重色彩,又呈现出浓郁的浙西区域文化色彩,民间绘画、根艺、石雕、民间故事、民歌、灯彩、耕织、竹编等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种民间文艺在乡间活动频繁,於潜乐平为我国越剧的首演地,号称越剧第二故乡。本书聚焦临安的特有的节日习俗、婚嫁习俗、丰收习俗、节气习俗等,邀请地方文化名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潍坊文化发展纪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潍坊70多年来文化发展的历程,包括组织机构、宣传思想、精神文明、传播阵地、文学艺术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节会、文化执法10个部分,反映了潍坊文化发展全貌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该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交流视野中的琼学研究的结项成果(课题编号:14BZX035)。全书共分八章,通过阐述汉晋、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时期海南与中原文化交流情况,探究琼学发展演进的过程,论证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及包容性。琼学是指在海南历史发展中诞生并对海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的、以哲学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作为学术观念形态
本书以湖北省673项非遗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非遗数据库平台,对湖北省非遗的历史空间分布及区域尺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构建湖北省非遗的时空框架,分析湖北省各地区非遗特色,并归纳总结出影响湖北省各类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性保护和历史文脉的延
本书是一本展示广州非遗保护工作成就的书稿,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11个区保护报告)、热点分析(能力建设、人类非遗保护、创新发展等)和大事记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广州探索》《白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发展报告》等。
本书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共分为九章,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涵盖截至2021年南宁市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66项,可谓丰富翔实。同时,在继承前人研究与资料的基础上,为每个项目设置了项目名称、别称、分布范围、入
本书致力于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以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人无我有、个性鲜明,敢于变革、善于突破,统筹兼顾、融合发展,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协同并进为基本原则,探讨理念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七种创新路径,从而实现思想认识高度化、生产主体多元化、运作模
本书收录的是2019年至2021年间的黄永林教授主持的几个重要调研项目的成果,其中包括:深化拓展“两个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对标国内知名新媒体平台、打造湖北具有全国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研究,湖北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的调研,2018-2019年武汉市文
本书是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的论文集,以“植根南疆八桂民族土壤,建设新型地域文化之学”为宗旨,是“桂学研究”系列成果之-。本辑(第九辑)共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特约专稿”“古代桂学”“现代桂学”“当代桂学”“桂学访谈”“桂学应用”“本硕园地”等板块。作为“桂学研究”系列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也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机会,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本书第一章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历史、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了交互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近年来湖湘文化与交互艺术的融合创新。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在交互艺术的教学中如何融入湖湘文化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