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气象基本知识”“气象灾害及防御”“气候资源应用”“气象与生活”四部分内容,既有对常用气象名词和术语的解读,还有台风、暴雨、洪涝、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避害”指南,又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气象“趋利”方面的应用,内容通熟易懂,并配有图表、图片,便于读者理解。科学开发气候资源,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努力为广大读者提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第2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了均一化技术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均一化研究技术概况,天津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现状以及本书均一化研究技术的优势所在;第2章至第5章详细介绍了针对局地尺度范围的气温、降水、气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化分析方法以及数据产品的可用性评估方法,包括不同要素参考序列的建立方法、均一化检验和订正等;第6章、第7
《空间天气及其物理原理》系统介绍了日地空间环境中诸如太阳耀斑、太阳高能粒子、日冕物质抛射等基本的空间天气现象和变化特性,并深入解释了与之相关的太阳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的基本原理,继而进一步讨论了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对电波传播、航天装备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水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利用大量的档案、方志、统计、汇编和近代报刊等资料,立足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自然生态环境、水灾
本书围绕对争夺战场主动权、制空权以及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等极具意义的远距离、高精度光电被动测距技术的热点和难点,以氧气光谱吸收为基础,重点研究新型被动测距技术的可行性、原理及系统,以及目标提取与背景抑制、距离反演等技术与应用难题。全书共8章,第1章是对被动测距技术相关知识、现状及关键技术的概述;第2章分析地球大气物理分布特
《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变量配置》系统地叙述了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变量配置问题,研究了在水平方向不同差分精度和变量配置对惯性重力外波和Rossby波模拟精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垂直网格和不同差分精度对描写惯性重力内波和声重力波的性能差异,研究了不同的正立方体网格在静力和非静力情况下的离散性能,包括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的匹配问题等
《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从积雪地面观测属性的定义、积雪剖面属性的观测规范、积雪综合观测场设置、积雪样方观测4个方面介绍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具体内容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地面观测的意义。第2章对积雪地面观测常见的积雪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电磁波属性进行定义。第3章介绍各积雪属性的观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观测步骤和注
气候问题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政府决策的层面,更要深入到政治经济制度层面,揭示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本研究认为,美国和欧洲在资本主义体制运行层面的不同特点是其气候政策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差异体现在气候及能源政策、低碳产业与创新、跨国公司减排等各个方面。本研究从比较政治经济学出发来理解美欧气候政策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为当前全球气候
每个节气按照节气概述——节气习俗——节气诗歌——节气实践四个部分构成,跨学科整合,精选节气相关知识,力图体现儿童性、地方性、文化味。它关乎华夏先民对宇宙的认识,对农耕的安排,古人将生产生活和自然时节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