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总报告、综合战略篇、文旅融合篇、传统文化篇、文学艺术篇、大事记等,收录了《2022年宁夏文化发展与展望报告》《2022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宁夏政务短视频发展报告》等文章,较为全面地论述2022年宁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以及2023年文旅事业的预测和展望。
讨论中国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需要重新思考几个问题,即文学是什么和大众是谁?如果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就无法理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以及演变,并且也容易把文艺大众化的特殊内涵泛化为一般的如何使文艺普及于大众以及如何将大众提高到能接受文艺的程度的问题。文学和语言都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标准的客观存在,对它们是什么的认识和
本书明确了文旅融合的内涵构成及对西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梳理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回顾了西文化与旅游历史萌芽、产业形成、转型发展、快速增长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以收化旅游消费市场为切入点,客观呈现山西文旅形象及消费满意状况;针对资源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合、主体融合剖析了西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理念、环境条
本书共十五章,内容包括:活态文化的凤凰灵音、凤凰传说核的基调、凤河传说的元逻辑起点、凤河传说的意象解构、非遗意象的历史关切、传说与历史的要素互动、关公护凤说的明清印迹、凤河传说非遗衍生的民俗等。
本书立足如何根植山西文化,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探讨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开端,从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概述;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山西戏曲与歌舞文化、山西武术文化、山西民间传统工艺及民俗文化、晋商文化精神和山西老区革
本书立足京杭运河重要节点河北段,搜集、整理了沿线的社会民生、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由此衍生的音乐、舞蹈、武术、技艺、戏曲、民间文学与名人佳作等文化形式的丰富非遗资源,深入分析了河北文创产业的经济数据,将上述项目有效融合、开发,总结了中国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发展中的突出优势。面对“后申遗”时代的来临和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际社
程雪松,教授,博导,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葛天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讲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源创图形工作室负责人。崔仕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在读,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讲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2021年底—2022年初,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以上海奉贤江海村的公共艺
本书是青海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图录。分为河湟神韵、民族风情、生态保护区三部分,从舞蹈、绘画、医药、服饰等方面展现了青海省非遗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生活在青海的历代各民族人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设“华丽转身天际线”、“渊源流长航运线”、“无限未来海岸线”三辑,编著定位于:体现文史内涵、文脉价值、文化品位与文学色彩的有机结合。
本书共收集肥东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个,精心选取民间文学、曲艺、民俗、传统技艺等十余类,充分展现肥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是目前肥东县普查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