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旅游视角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森林旅游区气候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及其保护利用方法。共包括六个部分:一、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二、景观地段小气候特征;三、气候舒适期与有效温度持续时间测算;四、主要经济林林分的小气候特征和油桐林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五、8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物候观测标准和葡萄桐物候期;六、武陵源
站在新时代,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气象人抓机遇、搭快车,夯基石、谋发展,顾大局、强内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之路。本书梳理了70年来重要节点的重要史实,以图像和表格资料进行还原,展示了湖北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以及湖北气象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以期知往鉴今,为新时代湖北气象现代
《何金海论文选》挑选了非常能代表作者研究领域和学术观点的49篇论文,大致涵盖了作者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观点。《何金海论文选》所摘录的论文时间跨度为1983-2016年,以何金海为首作者的为主,有两篇为合作论文,也选刊了部分其直接指导和参与研究的论文,其中首作者均为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按照内容,《何金海论文选》分为三个部分:
本书分析研究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朗县气象灾害种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总结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防御现状;利用社会经济、人口、地理信息、气象灾害等数据对朗县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防御分区;依据朗县气象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任务;最后阐述了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气象灾害调查
《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研究》以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揭示了实现气候公正的主要障碍,指出了走向气候合作是人类的必然性选择。书中提出发展观上的“平衡”尝试,以维护全球气候公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提供伦理辩护。
(1)结合气候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条件与挑战,以及40余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历程,认识气候变化人为归因中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与长期温室气体并重的新特点;认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相互交织、持续加深、协同治理的发展新趋势;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在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中独特的“抓手”作用;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饮食需求与粮食安全地图集》由序图、基准期(2000年)中国饮食食用量分布、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饮食标准的未来情景饮食需求量分布和基于国家膳食指南的未来情景饮食需求量分布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图”,对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概况,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需求和
本书通过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江淮对流云宏观微观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及降水物理机理,并结合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研究建立了对流云降水物理模型和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分析了江淮对流云降水形成机制;通过催化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物质在催化过程中的演变。在外场作业试验中,利用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评估了生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海南卷1949-2019)(精)》介绍了在中国气象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历经70年发展,海南气象部门用责任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建成覆盖海南岛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岛礁的海陆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著,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
站在新时代,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气象人抓机遇、搭快车,夯基石、谋发展,练内力、修外功,顾大局、强内核,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之路。本书梳理了70年来重要节点的重要史实,以图像和表格资料进行还原,展示了重庆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以及重庆气象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