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教学观,它的实施将是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作为大学学习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式,其宗旨是让大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课堂感觉:教育想象力探寻》分为6章,第一章“听课十记”是笔者2008年和2009年教学督导工作的总结;第二章至第五章是2010年和2011年写的4种听课笔记,包括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和基础医学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这些笔记详细描述了我的课堂感觉和对教育想象力的探寻;第六章是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分析“少讲多
《学前语文》分册通过汉字、词语、句子、听读练习、看图说话、儿歌谜语、语言理解、语言应用、学前测试题等10个方面来设计题目,达到让孩子循序渐进具备入学必需的基本语言素质。
本书稿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研究结晶。共精选法制新闻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研究、传媒法制等专题研究文章28篇。法制新闻在各类媒体发展很快,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书的出版,对于法制新闻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具有积极参考价值。本书稿结集的论文主要就传媒与司法、新闻报道与公民隐私权、微博的法制化管理、数字出版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一样,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形式,人文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问题与路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进行了历史考察,提出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兴起、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缺失的先天弊端。作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
如何开展使大学生真心喜爱、理性认同、自觉实践、终生受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的关键问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专业的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认同的特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
本书以云南省民族农村贫困地区的六哨乡为个案,探讨特殊地区教师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压力状况,分析引起当地教师产生压力的各种因素,并以教师的压力及压力的应对方式为研究的突破口,探求云南省民族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适应压力的心理机制,构建积极应用压力的模式。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与实践:基于新型决策支持系统》针对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着数据分析能力欠缺、信息孤岛现象和个性化服务单一等问题,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新型决策支持技术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并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进行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与
走路作为最普及的健身方式,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走向健康》从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为健康而走路;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开始走,怎么走;一年四季走起来;其他几种走路方式;特殊人群怎么走;如何持之以恒八个方面对走路进行了解释和指导。《走向健康》可作为大众进行科学健身的指导用书,也可供广大体育爱好者锻炼使用。
《世博与城市:诸大建学术日记(2010)》学术日记的核心是:1.尊重民生与促进体面生活。2尊重自然与促进绿色发展。3.尊重创新与促进科技应用。4.尊重差别与促进和谐包容。而上海世博会的思想成果应该对我国未来20~50年的发展产生真正永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