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出版:苏格兰作家和18世纪英国、爱尔兰、美国的出版商》中列举的细节惊人的翔实,并且多层次鲜活地描述了作者、书籍、出版商。印刷者及在书籍流通运程中其他各种对象的互动关系。这是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附有大量图表和参考书目。它同样也是本令人兴味盎然和激动人心的读物。
本书旨在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学与上海出版业的关系,重点考察三十年代上海出版业对三十年代上海文学及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围绕30年代上海出版业和上海文学的关系,进行相应的逻辑关系梳理、深入具体的个案分析以及初步的理论总结。
《论语》半月刊作为民国时期的大众文化期刊,始终保持着一种小资情调,关注社会现实和普通市民的生活。与读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从而使文化传播从特权阶层中解放出来,逐渐走向大众生活。文本创造者身份的普泛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是近代中国传媒前所未有的变革。 “古今中外”汇融的民国时期孕育了《论语》半月
当今,书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人们对书的兴趣却在日渐减退。纷扰的世事、诱人的网络、嘈杂的电视,无休无止的吃喝玩乐……消耗了人们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捧着书本认真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是莫大的遗憾!须知,楮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29)》能较之网络、电视、玩乐给人更多的享受。
2010年世界读书日前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向社会主流媒体发布了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初步成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编著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0》报告反映的是2009年全年我国国民对各类媒介的阅读与购买倾向。本次调查于2009年1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户执行工作,2010年1月至2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处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
《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研究》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态势的归纳和综述开始,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研究的基础上,迅速进入不同产业主体的创新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堪称我国数字出版领域目前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实例,由此提炼出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创新体系的任务,即数字出版的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和创新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字出
《出版物市场调查》每个任务都由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的案例引入,同时教材正文中也适当地穿插了一些小案例、小资料,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营销已经成为出版活动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出版行业营销工作的水平,为使编辑人员从信息采集开始即把营销理念贯穿于策划实践,编者编写了本书。全书根据图书营销的主要侧面和图书营销实践的主体方向和主要特质,进行分类组合,编辑成册,以期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图书营销实践。
《我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博士邹国彪根据目前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针对近些年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撰写而成的学术著作。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尝试构建我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型。包括从政策、法律、机构改革和标准化等诸多方面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