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图幅带专题的原则,对不同构造单元应用综合地层学方法对沉积岩系进行划分、对比确定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群落及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和比较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古地理、古生物群落的差异,以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重塑藏南新特提斯的构造面貌和构造过程”。
《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概论及野外勘查(英文版)》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华南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以华南地区(包括扬子及华夏陆块)自基底形成到新生代的主要构造事件为主线,展示本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相应沉积、构造、岩浆作用的地质证据,并总结目前研究成果中的主要问题及学术争论焦点。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研究华南地区地质问题20余年的基础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基础地质分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系列教材》从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和地质实习的基本要求出发,对黄陵穹隆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基本特征,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野外地质教学路线中的典型地层、岩石、构造地质现象进行了概括和介绍,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且末县一级电站幅(J45C0030021:250000)》在收集了大量野外*一手地质资料,经过室内样品测试和认真分析整理,并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报告共分七章,*一章绪言简述了工作目的和任务、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工作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叙述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苏吾什杰幅J45C002004)》是阿尔金构造带中段1:25万苏吾什杰幅实测地质调查报告。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想,采用构造解析方法,将图区划分为阿中地块、阿南构造混杂岩带、柴南缘祁漫塔格构造带和中一新生代上叠盆地等构造单元。报告系统阐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地层与火山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介绍了可控震源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常规采集方法、高效采集技术、高保真采集技术。作为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书中还介绍了测量、采集仪器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本书最后介绍了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发展趋势。认为“高效、高保真、低频(宽频)”三项技术相融合是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方
本书收录沙漠学、沙漠化防治学、风沙物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植物学、水文学、气象学、土壤学、绿洲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中与沙漠科学密切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动植物名称、沙漠地区的地名和相关研究机构名称等,近60000条。考虑到使用方便,还设有2个附录。
《地震现场自救与救援一本通》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图文并茂,内容涵盖了基本的地震自救与救援知识与技能,重视可操作性,各个场景与生产、生活现场紧密相连,让职工学习后增强珍爱生命和挽救生命的崇高理念,提高自救互救的技能,从而在地震灾害和意外事件出现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正确施救。
本书系统总结了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系列丛书》系统总结了中国海相沉积发育的构造背景、层序演化与生储盖组合,详细介绍了海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两大沉积体系及其储集体类型,以塔里木盆地及四川盆地的某些地层为实例,对中国海相储层的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本书可供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与开发的科研与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院校师生
《多源地质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区域矿产资源预测》是一部将GIS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区域矿产资源评价预测需求紧密结合的专著。其综合论述了基于海量地质空间数据的区域矿产资源预测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对比验证。主要内容包括高寒山区高光谱遥感岩矿专题信息提取方法及实验;传统的证据权模型、扩展证据权模型和逻辑斯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