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专著是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基础上,又参阅了大量的地质科技文献编写而成的。书中运用活动论观点,根据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具有全国和大区意义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内容,从区域地层的概念出发,对中国东北区从前寒武纪至第三纪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发育特征及其与地壳演化关系,进
本书以现代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对四川省之元古宙——第三纪岩石地层序列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厘定,涉及自1907年以来,近一个世纪中外学者建立的各类地层单位,提出了建议停用或不采用的单位名称,对拟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和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逐个明确了定义的层型,进行了多重划分对比,并讨论了地层格架等问题。
作者以现代地层学原理和国内外地层规范原则为指导,对近80年来贵州省地层学方面积累的大量资料和文献进行了全面收集、清理和综合研究后著成,《贵州省岩石地层》系统地反映了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共11个断代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最新成果。《贵州省岩石地层》重点筛选出省内当前使用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全面叙述了
辽宁省岩石地层
本书是以吉林省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省局各地质调查所、科研单位、院校及煤田、石油系统的生产和科研成果,经系统综合研究、分析对比后编写而成的。全书50余万字,按地层区划和断代划分为三篇十二章。它是吉林省第一部系统地对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的专著,阐述了吉林省自元古宙至第三纪的岩石地层
本书以现代地层学——地层多重划分概念为指导,遵循“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总体设计,在全面清理江西省自有地质调查史以来所建地层单位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地层的含义和划分准则,确立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阐述了不同单位的创名者、创名时间和地点、原始定义、演变历史、现在定义及划分标志等。同时,以现代生物及年代地层学
本书按照地层多重划分概念和原则,对福建省各类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研究,划分出前泥盆纪、泥盆纪一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第三纪3个断代,建立各地层小区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及序列.提出本省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78个,其中群级8个,组级67个,段级3个;建议不采用的地层名称86个。同时建立了福建省地层数据库,录入省内较完整的地
本书以黑龙江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实际材料为主,广泛收集了有关单位在本省的地层、古生物资料,以《国际地层指南》、《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准则,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进行了全省范围内地层单位的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后集体编写而成。书中提出建议使用的岩石地层单位162个,生物地层单位124个。对于每个岩石地层单位
《安徽省岩石地层》以现代地层学的地层多重划分概念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全省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有关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安徽省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及时空变化;对创名人、沿革进行了严格考证;对某些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也做了简要介绍。全书除绪论与结语外,按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分篇叙述。华
本书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江苏10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晚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按华北、华南两地层大区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和系统总结。全书将两地层大区分篇按断代列13章。对采用的10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分别论述其创名(人或单位、时间、地点)、原始定义、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