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技术领域主要业务——气象信息网络、气象资料与气象档案、核心气象信息业务系统、气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全书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介绍了内蒙古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工作内容、结构、流程、功能、相关技术及规定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气象行业信息技术部门主要业务工作的特点、方法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原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气象现代化战略格局、智慧气象等中国气象局党组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报告,旨在洞察战略前沿、透析发展形势、探讨
本书基于大气科学领域科研和业务的实际需求,系统地介绍了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高级语言特征以及与气象科研和业务密切相关的工具库。覆盖了气象资料分析中常用的数据整理、分析和绘图等常见功能。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观测大气温、湿、风、水凝物和气溶胶五条垂直廓线观测的毫米波测云仪、地基微博辐射计、拉曼-米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及相控阵雷达六种新型地基遥感设备。全书共23章,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结构以及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为观测人员解决新型地基遥感设备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规范流程,
本书全面收集来自遥感、野外监测台站网络及野外综合考察等多方面资料,运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技术、模型和方法,分析了2019年气候状况及主要气象灾害对内蒙古各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在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主要生态系统状况,为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提供指导,也为制定内蒙古各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应对对策、减
全国有数千所中小学校开展气象相关实践内容,其中有几百所是气象特色学校,地面观测是其常规教学内容。本书对中小学校园地面气象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校园气象站的基本构成、规章制度、观测时间和顺序等基本情况,还介绍了校园气象人工和自动观测的基础装备、观测工具、观测项目,以及校园气象观测的记录、建档与保存等内容,适合与相关
本书参考国内外气候观象台发展经验,同时结合WMO气候系统观测要求和我国气象探测事业发展需求编写而成,对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的功能建设进行规范化指导。全书共分4章,包括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运行管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我国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的参考用书,也可为气候领
《核电气象站建设观测技术:以四川三坝核电气象观测项目为例》分四章,第1章核电专用气象站项目概况,介绍了核电专用气象站选址、建设、观测、技术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第2章核电专用气象站建站观测共作大纲,介绍了大纲编制依据、组织机构、观测仪器设备要求、后勤保障要求、观测规范流程、观测仪器规定、报表填写规范、数据分类规范、观测成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驱动因素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60余位专家撰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全书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陆地生物圈、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状态的**监测信息,可为各级政府科学
如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互联网。亚马孙雨林的大火、南极冰川的断裂、欧洲的致命热浪,这些相隔万里、似乎毫无关联的事件,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孤立——气候变化是所有这些事件背后共同的推手。在世界各地,由于气候变化,人们正在失去家园,被迫迁移。海平面正在上升,洪水、干旱、野火、极端风暴随处可见。气候变化正在向我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