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成都市政府与教育部和四川省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以试验区建设这个国家平台推进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近年来,成都教育共获批9个示范试点,是国务院确定的“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副
《教育的100种语言——丹麦教育见闻》由教育名家李镇西在丹麦访学的日记结集而成,详细记录了作者两次到丹麦学习和考察的见闻和感受,涉及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升学选择、中丹教育的不同等多方面的主题,为我们全方位揭开了丹麦学校教育的面纱。作者还特别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每一节课的课堂笔记,特意保留了有关丹麦社会和自然景物的记叙和描绘
本书基于布尔克的问责三角理论与汉纳谢克的问责四要素理论所构建起来的认识论框架,按照以国家取向、专业取向、市场取向为经,以问责的总体目标、基本标准、评估工具、结果奖惩为纬的整体框架,对美国教师质量问责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本书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质量问责体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就政府主体和政策领域而言,
该书是一部面向北京市教育管理机构、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事业单位的资料性工具书。
全书分为四卷,尝试展现一部相对完整的上海教育历史。论述的时段始于远古,终于2002年。未将上海教育的历史书写至当下的缘由,是希望让历史有一些沉淀,让还在进展的事业有一个相对的结果,可能会更容易把握和评说。四卷的分段:*卷为古代至辛亥革命,第二卷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第三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6年,第四卷为19
《上海教育史》(四卷)是*部完整展现古代至当代上海教育变迁发展的历史著述。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图景中,上海教育起步较晚而发展迅速,初始微小而不断壮大,表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面貌。古代上海是中国教育的后来者,近代以来的上海则堪称中国教育探索和改革的先行者、教育思想的策源地、教育交流的窗口、现代教育的领跑者,引领中国教育
本书在分析2011-2016年省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变化的总体态势基础上,以2016年州市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显著的实况为背景,采用所研发的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反映129个县域,建立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法测算相关指标,分析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分布、差异、联系等关
《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从教育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深入研究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标准、目标;通过对实地调研所获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呈非均衡发展,进而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富。本书以随笔形式,结合中小学校园实践,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等不同层面记录了有关常识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