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属于“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丛书”。截至2020年12月底,大理州共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19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级57项,州级197项,县(市)级447项,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播出《非遗大理行》(第一季)52期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地区篇”“借鉴篇”四部分,在总结“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十四五”时期三地四方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保持地方特色,借鉴国内外城市群或都市圈相关经验,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与能力,从而实现“十四五”
本书对青海的湟中堆绣、四川蜀绣、甘肃黄河大水车等九站黄河流域的非遗文创进行了介绍。
《2020-2021年石家庄市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是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日报社、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第5次联合组织编撰的蓝皮书。书稿根据石家庄市“十四五”以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记录了石家庄市2020-2021期间文创产业、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状况等内容,设计了总体报告篇、行业报告篇、县区报告篇、重
本年鉴突出政策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连续性。主要内容包含2021年市文资中心领导讲话、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监管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机关党的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大事记共6个基本栏目。全书突出政策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连续性。
本书为滦州市撤县建市以来的第一部文化志书,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公元2021年,特别之处有所延伸。本志共分18编、76章、257节、896目及一些分目,并配有新旧图片、序言、凡例、附录、后记和链接等,共124万字。《滦州文化志》是一部大文化志的格局,所志内容并不局限于文旅局本身所辖行政范围和管理权限,除涉及教育、广播、电
本书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吉林省旅游协会、吉林省文化企业商会协助,聚合省内文化和旅游研究领域专家,对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了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本书包含总报告、文化篇、旅游篇、企业篇、地区篇、专题篇六个部分,反映了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的多个亮点。本书一方面深刻分析了吉林省文化
2022年,甘肃省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推进全省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表现为:加强顶层设计,让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文物保护的科技基础;实
本书由非物质文化标志和物质文化标志两大部分组成。非物质文化标志部分主要讲述了新巴尔虎左旗已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巴尔虎长调》及其传承人宝音德力格尔、都古尔苏荣,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巴尔虎英雄史诗》及其传承人朋斯克王吉拉等已列入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以及本旗级非遗项目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能够代表本旗文化标志的特色文
本书梳理了近两年武威市文化与旅游发展成效与进展,结合当前文化旅游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推动武威文化事业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强动复苏的对策建议。本书主要分为总报告、综合篇、专题篇、个案篇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2022-2023年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武威市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路径研究;建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