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融媒体与融媒体时代;融合文化理论——理解媒介文化的新范式;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语态的演进;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求变;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发展探索;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实践研究。
传教士中文报刊介绍了相当丰富的西学知识,举凡数、理、化、天、地、生、医、农、文、史、哲、经、法、政治学、教育学、军事学,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到工程技术,无所不涉。其中,相当多的知识为中国人此前所不知,或较中国已有之知识先进。笔者曾细细翻过《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
本书以报刊与中国城市社会报刊与城市社会事件等为主题,综合近年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编选成书,试图展示中国近代传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构关系。所选文章涵盖了近年来近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很多成果。
本书以媒介作为方法报刊、阅读与传播网络等为主题,综合近年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编选成书,试图展示一种全新的媒介历史研究范式,在一定意义上引领媒介领域研究范式的转型。所选文章涵盖了近年来近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很多成果。
媒体与政治的关系是新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媒体与政治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且二者关系随着时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书通过大量的素材资料,分析了政治因素在新闻传播史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揭示了媒体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我国当代新闻史的特点。作为以政治事件为个案研究新闻史的一个探索,本书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媒体与政
曹聚仁(1900-1972)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身为报人、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与文学界、政界和新闻界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书以“中间派”报人曹聚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报业言论活动、经营实践、新闻思想和政治思想为考察对象,以1920至1950年代海内外现存的报纸和杂志原件为主要研究材料,参考大量
《帝国边缘:明代东北亚陆路传播史》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四域划分最为清晰的明代时期的东北亚地区陆路新闻信息传播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明代东北亚陆传播史的梳理来分析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与中国社会发展关系。本研究基本上采用时间为明线,以传播关系的变化为暗线,从明初东北亚地区传播帝国边疆清晰为开始,到明末中华文化在东北亚传播圈重
本书系统收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北洋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校刊近百种,为首次对民国时期大学校刊进行集中整理。这些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认知民国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是大学校史编纂的重要档案,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书以我国近代新闻传播为研究内容,从中国封建帝制语境下政治传播体系及古代报刊、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维新舆论的媒介建构、清末民初传媒格局变迁与革命舆论的媒介建构、民初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重构中的新闻事业、战争时期的政治结构调整与国家重建语境下的新闻事业等方面展开研究,引用大量史料,重点阐述中国近代传播潮流演进及其与新闻传媒、
作为互联网技术民用、商用催生的新事物,原生新媒体遵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利克莱德开创的互联网逻辑,以及上世纪90年代卷全球的资本逻辑,是新兴互联网公司借助网络技术创新与商业资本资助推出的各类数字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合集。本书从技术架构与形态演变两个维度入手,梳理中国原生新媒体底层基础机构、中层操作平台、顶层应用形态的变化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