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了我国媒体靠前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世界图像以及对我国民众优选观的影响。本书梳理了70年来中国媒体靠前新闻报道的三种范式,即革命型报道范式(1949-1976年)、发展型报道范式(1977-2013年)、文明型报道范式(2014-2020年)。本书还用内容分析法讨论了《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的靠前新闻,归纳了中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影响力评价,本书首先对新闻出版行业智库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新闻出版行业智库作为目标智库;然后在对现有智库评价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方法计算各智库得分,形成三个智库分项影响力排名榜单和一个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榜单,并对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存在
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正给传媒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业一些重要的创新具有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如何有效管理破坏性创新,成为国内外媒体普遍面临的问题。《传媒产业破坏性创新管理研究》通过厘清传媒产业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机制,建构了“发现—决策—实施—获益”的破坏性创新管理理论框架,帮助媒体有效应对并主动管理创新。
《穿越边界:科学社交视域下的科学传播研究/学者文库》以“科学社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厘清“科学社交”的概念,依据史料挖掘过往历史中已有的科学社交方式,如飨宴社交、广场社交、官邸私密社交、风尚社交、政治社交、公共社交等,通过生动有趣的例证展现了科学人士或科学共同体以不同形式的科学社会交往方式,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与启示
视听传播、理论与历史、传播与文化、媒介与社会治理、媒介与社会治理、青年视点、学术随笔。
这是一本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大潮过程中,传统的《羊城晚报》艰苦转型的真实记录。本书内容分成五篇十一章。*篇和第二篇重点谈报纸内容生产,时政报道要组织经营以及晚报新闻的时间优势和地域优势。第三篇和第四篇重点谈报纸的转型以及新闻机构内部的改革与创新。重点介绍了《羊城晚报》是如何从一张纸走向网络、走向云端。同时,在向数字化转
自2017年起连续第三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推出“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初选、投票,最终产生的十大案例生动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数字媒体业的探索和创新。《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三辑)》梳理入选的十大案例,从内容、生产、组织、技术等不同维度,可以发现从中折射出数字媒体业变
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底层逻辑已经改变。本书从这一原点出发,介绍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以及新媒体文案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各种技能,帮助新媒体创作者不断拓展自身能力边界的能力。这本书将为你注入全新的写作思维,让你在懂文字之外,更懂用户、懂产品、懂运营、懂增长、懂技术,成为一名复合型新媒体创作者,并熟练掌握各种类型
《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是由中科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原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编纂,凝结了中国广播以及音频传媒业界、新闻传播学界和相关媒介数据研究公司专业人士的智慧,以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中国音频传媒的发展现状为基本视角,透视传统广播和移动音频之共生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