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门为青少年编程、创客及STEAM教育编写的“创新思维及能力训练”教材。目前的创客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思维”的误区。本书的写作初衷就是为目前技术主导的创客教育补齐“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这两块短板,让孩子们不仅具有创造的动手能力,还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产生创意的头脑。本书根据创新能力的四大要求—发问、创新、
《专利审查文件汉英翻译》的编写将以“实用”为中心,从实际审查意见出发,并辅以错误译文讲解与探讨,相关类型的专利审查文件翻译练习,使学生按照学习经典案例、探讨缺陷译文、动手翻译实践的步骤,一步一步成长为合格的专利审查文件译员。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专利概况,主要介绍知识产权行业背景和专利申请文件构成。第二大部分由
《被误解的科学》是知名科学哲学家保罗·迪肯的一本科普小书,作者从作为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演绎两方面,梳理了科学史上的诸多公案,呈现了科学的大众形象从实验室到数据库的嬗变。处理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中国读者来说是必要的,本书的亮点恰恰在于讨论世人对科学方法的一般误解,以及澄清此种误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书系2014—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在专利审查理论与审查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理论探索、审查实务和技术综述三个方面,是5年来审协天津中心学术研究工作成果的汇集。《专利审查理论与实践(第一辑)》已于2019年正式出版。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漫谈科学发现的书,篇幅虽然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纵览古今,横观中外,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和事实,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总结,阐明有关科学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探求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该力求具备一些怎样的品质。这些内容,作者是在“四人
也许最坏的情况不一定出现,但人类剩下的时间确实不多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地球人不可能离开自己的星球而移民到另一个星球上。因此,我们必须计划未来,因为未来就是即将到来的明天。从现在开始,必须一一区分那些我们已经钻进的死胡同,并且广而告之:如果我们执迷不悟地走下去,会逐一遇到什么灾难?人口的边界、科技的边界、经济发展的边界
“技术”,正如中世纪的“上帝”一样,已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然而,这个占支配地位的“技术”究竟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技术是媒介,是可学习的东西,不止体现于令人惊奇的事物,更体现于让事物变得寻常的力量。这是一部技术史与技术哲学交相辉映的书,可谓史中有哲、哲中有史。本书从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现代、技术与未来等方面深刻剖析技术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转化医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总结了转化医学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梳理了国际和国内转化医学发展态势,在分析转化医学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转化医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下篇着重分析了转化医学重点环节与重点平台支持领域、重点研究领域。
在本书中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关于学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容共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是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和未来的科学家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学术信息,如:学术研究的过程;关于科技文献的一些相关信息,学术会议简介及学术会议种类;美国四大科技报告;参考文献格式文内参考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学术剽窃方面的问题;研究过程
《科技政策变迁与政策学习研究: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理论/厦门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思想史文库》引入萨巴蒂尔的倡议联盟框架理论,研究科技政策和科技组织变迁,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科学评价的范式转变;探讨引发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危机、转基因作物治理、核能利用等科技治理中的联盟冲突与政策学习。信念系统的差异是联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