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包括:法医科学、化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人体科学、遗传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太空与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天气与气候等。每册书中有20项实验,各类实验配有插图和图解,便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直观地传递信息。所有实验都会综合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各方面技能,诸如观察、测量、归类、分析以及预测等。通俗易懂,可作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
本书首先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7模拟研究了2002年3月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详细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利用东亚地区源排放资料和MICAPS能见度资料,将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4.6应用于此次沙尘天气的模拟研究,初步展示了CMAQ4.6模式对沙尘天气的较好模拟能力;然后,本书选取了目前
本书描述了平流层与对流层相互作用的辐射、动力、化学过程,并将其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第1章介绍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候特征及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一些特殊天气、气候现象。第2-6章对平流层与对流层的辐射、动力、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做了详细介绍。第7章和第8章介绍了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传输和交换过程。第9章介绍了平流层对对流层天气、
《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指标研究》由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召集的专家团队负责研究和撰写,是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与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签署的为期两年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研究双边合作协议》的成果。其中的分析主要遵循2015年协议中的大纲,并确定了可用于一致地监测上述三类气候风险的
李崇银院士多年来不仅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及其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和气候动力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也为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部门培养了各方面的骨干人才。为中国和国际动力气象和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崇银院士依据国家需求在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在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9月,国家主席*正式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递交了中国的批准书。《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把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纳入到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列。如何按《巴黎协定》履行中国义务,如何维护中国在《巴黎协定》项
本书集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阐述了三门祭冬的发展历程和民俗风情,展示了三门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从一个科学问题上升为一项重大国际政治议题。作为世界上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书通过对中美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实践以及国际气候制度在两国国内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比较后发现,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美国则一再遭遇挫折。本书认为,中美两国不同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之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及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模式。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建构了中国人的生活韵律之美。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本书使用生动简明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本书从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谈起,简述了其类别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