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地理知识为题材的科普读物,内容新颖独特,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愿望。
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最后对地震灾
作者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天当中所蕴含着的无穷无尽的科学、文学以及历史知识。书中收集了许多神话、民间传说和个人观测结果,本书堪称为一本让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
本书从定量化、定位化和可视化方面对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表空间数据获取及空间数据表达进行了研究探讨,进而以遥感信息加工处理为基础,研究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可视、定位、定量的地表空间虚拟环境,并开发了基于空间信息的真3维虚拟现实系统。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2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我国4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6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结合中长期预报,介绍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周期性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介绍了
南极可怕的极度严寒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企鹅是只存在于南极吗?它们为什么不怕南极严酷的低温环境?同样位于地球的两极,为什么北极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要比南极多得多?臭氧空洞,冰川融化,海水温度升高,北极熊溺水而死,海象搬家,植物大规模迁徙……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南北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是一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地带性因素和风化、雨水侵蚀等非地带性因素,这片土地上形成了无尽的自然奇观。面对这些自然奇观,我们甚至无法用文字描述出心中的震撼。于是,我们只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自然奇观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些远在杳无人烟的南极洲,有些在茂密的原
雷电是近年来大气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安徽省雷电监测预报及风险评估》介绍了近年来安徽省雷电监测数据的诊断分析、短时潜势预警、临近预报与应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是编著者近年有关雷电现象的分析、模式释用和预报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主要以雷电灾害性天气为研究对象,综合、系统地论述雷电监测、短时预报技术、临近预报技术
人类对奥妙无穷的宇宙的认识进程,首先是从地球开始的,然后由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伸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和总星系,最后再回到地球上。正足这些内容构成了宇宙,丰富了宇宙的内涵。
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称为空间大地测量学。全书共8章,分别介绍了传统大地测量的局限性,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空间大地测量中所涉及的各种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激光测卫、卫星测高、卫星轨道摄动、卫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