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分析2011-2016年省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变化的总体态势基础上,以2016年州市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显著的实况为背景,采用所研发的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反映129个县域,建立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法测算相关指标,分析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分布、差异、联系等关
《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从教育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深入研究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标准、目标;通过对实地调研所获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呈非均衡发展,进而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富。本书以随笔形式,结合中小学校园实践,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等不同层面记录了有关常识的问题与思考。
本书选取了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章,分为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史学和比较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义务教育公平的基石。但由于教育资源价格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义务教育经费数据不能直接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情况。目前,我国尚无定期公布的空间价格指数,本书是我国*部探索教育资源空间价格指数的专著。本书面向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教育管理者和感兴趣的读者,试图向大家呈现出一幅中国各省份
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目前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成为脱贫的根本之策。本书主要围绕贫困、贫困陷阱以及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贫困家庭脱贫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教育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不同效果。从纵向时间发展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经历了五个阶段:改革
《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教师勇气更新U境进化力图对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和诚信文化再生进行整体探索,直面内心恐惧阴影和外部失信文化之间的恶性循环。试图通过转换竞争重心,协调公平与效益的新格局,扭转分分必争的失衡系统,使其回归正常,寻求心灵场域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文化良性嬗变,使诚信文化再生。
学校变革的根本原理是寻求平等(Equality)与优质(Quality)的兼得。学校为何要变革?学校变革的原理和重心是什么?学校如何变革?学生知道什么不等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所期许的是,学生在学校中习得的任何知识、技能,能够在其人生途程中充分地得以运用,并且借此促进其基础学力与健全人格的成长。因此,学校教育从知识本位向
《新教育实验:中国教育改革的民间样本》是一本全面介绍新教育实验的重要著作。近20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备受瞩目,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民间样本。2018年,新教育实验被评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全面总结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