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外培养具有广阔的舞台、无限的空间、潜默的功效、独特的作用,是大学不可替代的、*其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课外培养与课内培养共同构成了“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杨国欣*的《大学课外培养》就大学课外培养基本概念、国内外开展情况、课外培养的基本目标、课外培养的平台与路径、课外与课内双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视阈下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讲述了:在中国高等教育自近代以来的百余年发展历史中,河北高等教育萌芽出现较早,初期发展较为迅速,曾经在很多方面都处于高的地位。近些年来,尽管河北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也日益加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经费投入、资源条件等层面都存在诸多难题亟
本书记录了中东欧、独联体原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接受并推行私有化的,私有化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作者对私有化的思考。作者对私有化概念有新的理解,对上述国家私有化的途径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私有化产生的政治效应、意识形态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法律效应、生态效应、心理效应、犯罪效应,并提出了渐进式增量改革优于激进式存
《云南百年留学简史(1896-2013第1辑)》讲述,云南留学生开始于1896年,而很早官派的一批云南留学生则是1902年,1904年官派留学生达1OO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官派和自费留学生几近千人。近代中国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相当一批人回国后,在云南以至全国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知识世界的漫游者--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主要借助网络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重点聚焦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发生的具体过程,将国际流动的发生过程分解为人、工作和流动机会三个环节,综合考虑自1100年至1970年间西方学者国际流动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发生的环境、流动的条件、产生的影响等因素作用,对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
当代中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本书从组织文化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哲学为基础,参考了大学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的相关研究,系统描述了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组织文化的基本情况。
本书由胡敏教授倾其30多年的教育心血和家教理念而成。书中独创成功留学黄金圈理论,从为什么、如何做到做什么,从高中生如何做留学规划,到如何成功渡过留学生涯、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如何申请奖学金,本书都给出了全面的介绍和指导。另外,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展示优秀学子如何走上名校之路,相信对无数的学生和家长都会带来启发和思考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组成部分,本书的研究出发点在于将关乎公众启蒙的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和社会运动置于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进行考量,立足于中国当下的媒介生态和中国公众以及青少年媒介接触使用的现实条件和需要,以期最终达成大众媒介与公民素养的共生和良性互动,促进中国社会朝向更加文明、民主、进步的方向和谐发展。
中国高考的分省录取特征,使得各地区的入学机会存在不小的差距,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本书利用权威数据和严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厘清了我国各地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机制,讨论了背后的规律以及政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