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深海安全知识百问(总体国家安全观普及丛书)
海洋数据是发展海洋科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所必需的科学依据。为了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过程,通过一系列观测,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海洋数据分析方法》分为海洋数据及其误差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预测方法四个部分。从海洋数据的重要意义,分类及特点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海洋时空过程数据模型》面向海洋时空动态表达与分析问题,*先系统地归纳目前地理时空数据模型的优势及在时空动态方面的不足,阐述地理时空数据模型的发展趋势;其次,全面分析海洋动态演变对时空建模的需求,提出面向过程的海洋时空建模思想,阐述海洋时空过程建模的基本问题;再次,以演变尺度为基本单元,阐述海洋时空过程建模理论与方法,
本书详细讲解涉及航海安全、环保、规划的海上交通相关目标的遥感检测提取方法与软件实现。全书分为9个章节,包括了航海遥感概述、PIE软件介绍,以及海上船舶、海雾、海冰、溢油、海上风电场、沿海养殖区等目标的遥感提取检测方法、思路,并辅以案例进行软件实现。本书以航海遥感最关注的几类目标为例,分别从目标遥感特征、提取方法技术、软
该图集是关于黄海站和东海站的观测数据集第十一分册(总第十一卷),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为一个年度周期浮标的数据累积成果。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区域代表性,图集共选取了7套浮标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项目包括海洋气象、水文、水质,特别要提的是,2020年台站浮标数据接收岸站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该
珊瑚礁的发育演化过程严格受环境因素制约,因此珊瑚礁可以记录环境变化历史。自达尔文1837年提出环礁成因假说以来,钻透珊瑚礁岩层以揭示珊瑚礁的发育机理、过程和环境历史一直是国内外几代地质学家特别是珊瑚礁研究者的梦想。国内外已广泛进行珊瑚礁的钻探,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受钻探取芯率、测年手段、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对
为全面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关键指标变化的科学事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和其他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3)》。《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3)》内容分为四章,分别从全球海洋状况、中国海洋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影响中国海洋状况的主要因素四个方面给出海洋气候变化的*新监测信息,可为国
本书注重淤泥质海岸各类生态系统自身的减灾和恢复,结合工程案例,强化了不同类型海岸整治修复技术,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内容完整、技术相对完善的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南海及邻域分布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构造单元。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太平洋板块以及特提斯洋多板块汇聚及多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区域背景下,南海地质构造图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和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遵循深部控制浅部、区域约束局部和海陆统筹的研究原则,将南海及邻域划分为三级构造单元,其中一、二级为大地构造
本书从大数据视角、企业维度,构建海洋新兴产业指标体系,监测人力投入、资本热度、科创能力、市场信心等四个维度10个指标的数据,分析2018-2022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并重点对海洋水产种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和海洋信息5个海洋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指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绘制产业全景图谱,为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