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1838年至1949年,中国出现了近800份石印报刊,主要包括《述报》《点石斋画报》《时务报》《晋察冀日报》等。这些石印报刊丰富了报刊的形态,及时有效地传播了各类资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然而,报刊的内容历来是报刊史研究的重点,媒介技术受到的关注度较低,目前针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整体历史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尚付阙如,这
本书收录国内新闻传播前沿学者的文章,从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研究、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媒介技术前沿等角度,探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将中华文化传播力作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种种挑战。
本选题共分为七章,主要在收集报刊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创办背景、办报特色、办报影响及出版、印刷、发行及读者情况,从而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时期的精神谱系、办报宗旨、发挥作用等方面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党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回望党报发展历史,体会其坚信的发展历程。党报发展是战争时期全国党报发展的具有典
本书反映了辽宁报刊传媒集团所属党刊76年的发展历程。《共产党员》杂志创刊于1948年3月,作为辽宁省委机关刊,《共产党员》杂志忠实履行党刊职责,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见证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建立、发展、改革的艰辛实践,见证了辽宁奋力振兴、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共产党员)刊史》全面回顾《共产党员》杂志
本书通过十节课的讲解,引导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新闻稿件发布前的把关人编辑的主要职责,明确编辑和记者的区别,培养良好的编校能力以更好地拟定新闻标题、提高新闻稿件质量,了解报纸的栏目和版面的基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习得高端媒介素养新闻策划,学会甄别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
本书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成果之一。《时报》(EasternTimes),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狄楚青,首创“对开报纸,分为4版,段印刷”的现代型版式;继又改进标题、字体、圈点符号等编排形式。本书选辑了《时报》创刊伊始至辛亥革命前晚清阶段(1904年-1911年)的出版广告,这些广告体现出晚
自媒体融合于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到现在整十年了,本书为作者在这十年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所做的20多个课题中精选出的10个课题的结集,这些课题有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委托的,也有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申报的。所入选的课题从选题到调研,从结构到内容,均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对业界和学届的科研和课题立项具有一定的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本书首先强调了教材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教材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更是国家意志和价值观的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面临价值导向、中国实践与媒介技术三重挑战。作者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梳理了技术、渠道、方法等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媒体融合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路径,为媒体深度融合及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对策引领。本书旨在构建新型立体化传播格局,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夯实共同价值基础,为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