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文化遍寻全世界的高品质内容和思想,并用多元的方式将其传递给中国3000万精英读者。大英图书馆的馆藏珍品超过2亿件,跨越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长河。2025年,湛庐文化再次携手大英图书馆,打造专属联名日历《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2025》。 跨越千年的艺术大赏。穿过2亿件藏品,为你寻到了365张旷世美图。《湛庐珍藏大英图书
本书是第十二辑,包括的栏目主要有:(1)学术论坛;(2)索引与数据库事业;(3)索引语言研究与信息组织;(4)信息检索与利用;(5)索引史话与史料;(6)国外业界扫描;(7)专题索引。这些文章均是业内专业人员所作,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当前,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化浪潮席卷着全球,以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在这个时代,信息素养也悄悄地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已经成为新时代衡量人才素质及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成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先生在北京各大学教授文献目录学时的讲义,是其目录学研究的代表作。《目录学发微》从理论上对古代目录学著作的优良传统进行系统阐发,还对目录书籍发展源流及得失利弊进行了详尽论述。全书共分为十章,可以分为四部分:目录学的意义及功用、书目文献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目录类例的沿革。《古书通例》就汉
此书为著名古典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所开设的文献学与工具书使用法课程的讲稿。分为八章,凡一百九十五页,后附文献学参考资料三十页,又七十五页,合共三百页。察其内容,前四章为文献学,后四章为工具书使用法。文献学部分四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言(下分二节)、第二章目録(下分十节)、第三章版本(下分十节)、第四章校勘(校
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的目录学史专著,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沿革的必1读书、参考书。作者认为目录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强调目录本身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因此,该书以主题为纲目,分叙论、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清刻本述略常用版本术语版本书目版本避讳举要等内容,并配
本书以增强信息意识和提高科研素养为导向,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组成要素、评估标准、教育现状等相关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系统地介绍了中外文学术数据库、特种文献、专题数据等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此外,也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个人文献资料管理与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的使用、知识产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文献、信息检索、数据库、知识管理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阐述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文献的基本理论以及信息检索的工具、流程与技术,随后介绍了图书、中文学术数据库、特种文献、数据等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同时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与工具、学位论文的写作流程与规范等。全书
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开始,便揭示了美术史与书籍史渊源。在西方,文艺复兴艺术家追求古希腊艺术便是通过书籍,中国古籍在艺术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美术史与书籍史》作为首本专注于探讨美术史与书籍相互关系的学术集刊,分为专论札记资料三大版块。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并揭示两者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通过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以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