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版自1984年问世以来,在全国高等学校使用了六年。在此期间曾分别在上海、长春、西安等地举行过四次教材评介和分析会议。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本书作了肯定,也提了不少修改意见。近几年来国内外计量地理学又有了新的进展,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有必要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原书进行修改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三版天文学名词,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天文仪器与技术、星系和宇宙学、恒星和银河系、太阳、太阳系10类,以及第二部分的星座、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恒星、天然卫星、月面、流星群、火星8个专用名和天体名表,共5046条。本书对199
随着我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潮的兴起,地理、地质、交通水利和测绘等部门都需要进行地貌调查工作,我们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地貌科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高等学校教材:地貌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沟通》作为大学管理类专业的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沟通》注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实践能力,全面体现大学本科层次教学对应用、实用、适用的基本要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沟通》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沟通的
“中国自然地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问题。本教材版于1980年出版,参加编写的人员有陈永文、李天任(华东师大)、李祯、祁承留(东北师大)、赵济、叶玲玲(北京师大)、陈文宏、伍维周(武汉师院)、杨宗干
本书面向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内容实践需求编写,内容由浅入深,实例前后关联,技术操作逻辑清晰。通过轨迹数据查询统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层层递进地开展空间参考变换、数据转换编辑、组织管理与制图等内容的实践,矢量、栅格、网络、三维空间分析与模型构建器融合开阔学生的地理应用视野,综合测试检验地理信息系统融会贯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事关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当前气候变化对 人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全球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自1990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以来,全球气 候治理已走过30年的历程。如何评价全球气候治理30年的得与失? 作为全
本教材从企业一线工作岗位能力出发,参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内容设计,详细地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实践技术,并对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做了介绍。全书包含8个项目,内容包括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三角高
中国屹立于欧亚大陆之东,西邻浩瀚的太平洋,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她东西跨越四个时区,南北相距5500公里,最高峰与最低洼地高度相差将近9000米。巨大的差异和对比,让这片土地瑰丽多彩、绚丽多姿: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也有四季常青的热带雨林;既有严酷苍凉的戈壁、沙漠,也有生机盎然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