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的教育类学术集刊《劳动教育评论》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以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弘扬劳动精神,繁荣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构建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为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劳动教育评论》以劳动教育政策解读、劳动教育理论前沿、劳动教育思想研究、劳动教育案
本书以现代教育与教学设计理论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阐述了教育教学体系的具体设计路径、教育教学的多元模式设计,系统地论述了教育教学设计的现代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设计中的信息化思考,以教师培训的需求与课程设计为例,对教师发展的策略及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探究,以期为读者理解与践行教育教学设计与教师发展路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全课程劳动育人研究”(20JDSZK145)的研究成果。本书力图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劳动育人课程建设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促进高职学生内化“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实践育人成效。通过系统梳理全课程劳动育人的
本书是张祖庆老师写给一线教师的教育写作指南,十二篇文章凝结了张祖庆老师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成长历程。他针对老师们最关心的教育写作问题进行解答,包括“如何开发写作素材”“怎么选取切入点”“怎样写好系列文章”“怎样才能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等,引领教师突破教育写作困境,指导教师将教学实践转化为成果表达。本书将帮助教师
本书主要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以生成学习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元认知理论和自我知觉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分析思路上,遵循“确定问题——界定问题——检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在研究方法上,以质性研究为主,综合采用个案法、半结构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学术专著。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该书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概念、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证问题,按照微观教育公平“是什么”“影响因素”“怎样推进”的思维逻辑,提出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架构,从家庭内部教育决策、教师行为、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微观机制,并基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五大主体视角,论述推进微观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本书具有理论性、实证性、系统性
本书根据中职校园劳动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理实结合,以行动导向为路径进行编写。从六个项目讲述中职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树立劳动观念,创造劳动价值;传承劳动精神,争当劳动先锋;铸就劳动品质,提升劳动素养;参加生活劳动,培养劳动能力;掌握劳动知识,夯实劳动基础;体验职业劳动,提高劳动技能。科学设计劳动任务,将理论、实践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实践创新成为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实践创新应用》以教育实践创新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切入点,介绍了教育实践创新现状分析、教育实践创新的相关研究、教育实践与创新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与科技创业的拓展途径、教育实践协同创新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以教育实践创新理念促进高
本书是上海市凌桥中学2019年浦东新区区级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的初中生‘三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综合成果选,包括课题总报告、子课题报告、专题总结和主题式案例、研究课课例4个篇章,以及学科渗透教育主题式案例指导模板,探讨了对初中生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的“三自”教育的途径、策略、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对相关经验作了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