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中心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核心的全球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机构,其职责是为世界各国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稳定、丰富、高质量的无缝隙天气气候分析、预报、预测指导产品,并牵头开展国际气象预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2017年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中国气象局为世界气象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纪事》记
《电离层时变特性分析及其经验模型建立方法》详细地综述了电离层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了电离层TEC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从单站、区域和全球的角度提出了电离层TEC经验模型建立方法,并建立了对应的5种经验模型,分析了所建模型的优缺点。《电离层时变特性分析及其经验模型建立方法》可供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测
本书中系统介绍了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且内容侧重于与低层大气的流动及其中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过程有关的各流体力学分支。下编“大气扩散的物理模拟”介绍了环境流体力学的一个前沿领域——通过在环境风洞中进行的模型实验来研究低层大气的流动与扩散,并系统地讨论了实验的相似性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
本书分为引言和参考手册2章,内容包括:简介、安装、调用、水平网络、Z轴描述、时间轴、参数表、缺省值、Information-信息查询、Fileoperations-文件操作、Selection-选取、Conditionselection-条件性选取、Comparison-比较等。
本书以介绍大气探测(含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常规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卫星遥感探测、大气成分探测、数据传输与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主,重视概念及数据应用,多用图示图解、易读易懂。本书在保留一些经典的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的同时,加入了近些年我国气象业务领域新的探测手段,以及大气探测领域较新的研究成果。本书适合于大气科学
气象科普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中国气象科普体系构建研究》在气象科普体系方面构建了八个子体系,进行内容建设和实施路径的理论研究,并且结合气象科普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各体系之间是相互支撑、紧密连接的一个整体:气象科普内容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机构建制体系和队伍建设体系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气
科学是什么? 怎么学科学?怎么用科学? “科学全知道系列”用有趣的科学故事讲述科学知识,培养孩子探索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让止孩子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8》根据对2018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
《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从远古神话讲起,分析古人如何在对时间和物候的认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星象,逐渐将时间、物候、星象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到西汉初,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一书中成形。但其后,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指出用“平气法”确定节气日期的不足,但在推动历法改革时十分艰难。至唐代,《大衍历》推出,源于西
本书以提高广西水电气象水电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为目的,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西江流域气候特征、流域集雨区特点、降水预报预测技术与方法以及在业务方面的应用。全书分为9章,内容涵盖了西江流域地理、气候、水系、梯级水电站分布情况,西江流域分区及降水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暴雨天气主客观分型及概念模型,流域降水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