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深度聚合与服务研究”的结项成果,作者为本重大课题的首席专家。书稿主要探讨学科发展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问题,认为大数据的运用将进一步推动学术技术分析服务、数据服务的发展,传统承担文献资料服务和普通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等将向数据委托服
本书试图成为一本较为全面、系统介绍法律文献信息资源及其检索利用的教科书和参考指南。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四章。第一部分总论/知识篇,包括法律制度概述、法律资源概述与法律检索概述三章。第二部分中国法篇,包括规范性法律资源及其检索,非规范性法律资源及其检索,古代、近代法律资源及其检索以及中文法律数据库举要四章。第三部分
本书针对数据中心规模、配套技术高速发展,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集成多个领域专家研究成果,分技术总述、研究优化、系统集成、案例分析四个部分,全面梳理国内数据中心相关的政策要求、冷却技术发展情况及研究成果,研发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低能耗露点蒸发冷却系统,在对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优化研究及运行策略介绍的基
赵争,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研究领域为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近百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书成书问题的研究,也促使古书体例成为文献学、古文字学中重要的一个领域。尤其在近二十年,学者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比勘,在探索古书成书的一些规律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因此系统全面回顾这段学术史已成为研究向纵深推进
本书以有宋一代经典的编纂、流播为起点,选择一些前人关注不够或疑点仍多而又比较重要的典籍文献,进行专题研究,既将其置于一个较宽广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又力图从中揭示出文献编纂、整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信息或在宋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宋代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及其在古代文献文化史上的贡献。主要包括:宋初四大书的编纂与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清代卷,主要论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清帝国书籍流转和文化史意义。主要内容有:书估与清帝国书籍的流转;嘉道时期苏州书籍社会;底层文人日记与清中后期浙江的书籍流动;晚清京城精英阶层的书籍世界;清代抄书与书籍生产及流动;清代的《读书分年日程》与读书风气;《说文》著述与测定学术风气的指标;家籍的编刊
本书在介绍信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信息资源利用的实践出发,详细讲解了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重点介绍了信息资源获取的各种途径及方法,以使读者在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的同时,能更清晰地理解信息资源利用的意义。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常用数字资源的检索工具与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大学生如何获取高校
本书共分为9大部分,主要内容包含:简介,国家数目与主题检索的用户,主题检索标准与工具,国家书目的功能与界面,应用方案(标引/检索层级),国家书目中心的标引政策,国家书目中心主题检索实践范例,专业建议列表,专业术语。
全书收录102种中国历代善本,由著名古籍版本学家李致忠先生撰写图书评述内容,请著名古籍版本收藏专家韦力先生从版本和收藏的角度进行批注,使图书从内容和形式上兼具学术性和可读书性。同时,配以原版本图书的同比例高清图对应释文内容,方便版本研究者品读。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原大、原色、原比例再现中国历代古籍善本图书刊刻、流传信息的古
本论文集由古籍研究编辑委员会主编,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指导,收录国内各大高校2021年古籍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内容包括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古籍书讯等栏目与板块,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究、古籍校勘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