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基本状况的窗口,博物馆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本书从中国现有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精选出50个以人文内容为主的博物馆加以介绍,旨在向国内外读者推介中华文明。作者黎先耀、罗哲文分别是中国博物馆学和古文物建筑学界的著名专家。
《电视画面编辑(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由“电视编辑基础”“电视节目编辑构思”“电视镜头剪辑”“电视节目编辑合成”四个模块、十二个学习单元构成,采用理实一体化编排方式,把电视编辑的一般工作原理、操作原则与具体方法、手段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初学者完整形成剪辑岗位的专业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功能,增加
作为传媒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趋势,媒体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大势下,媒体融合的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本书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经典案例研究—创新策略研究”的框架,秉持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不仅从概念缘起为起点对基础理论进行溯源,还追踪最前沿的学术成
当今国际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对中国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提升到了一种新的政治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播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有机联系,做好国际传播就是对国内传播的最有力支持。我们要深刻把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书业,一定程度上,中国书业形成发展的历史便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形态,书业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活动,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以书籍为载体,在世界广为传播,促成了亚洲儒家文明圈的形成,在世界文
本书属于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由安徽博物院和忆年华项目组联合打造,全面介绍了新馆、老馆两馆的常设展览文物,老馆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本书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每件文物背后
本辑以“城市媒介史”为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电信史”专题,由一篇译文和一篇访谈构成,主要围绕哥伦比亚大学媒介史研究专家理查德?约翰的电信史相关研究展开,其中访谈部分介绍了以理查德?约翰为代表的制度史研究进路。二是本期内容主体,包括7篇论文,在近代中国大都市尤其是上海的场域中,聚焦中国近代城市媒介演变。这些论
本书基于普通话语法规则,分析了播音表达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应该注意的问题;通俗、生动地讲解了播音表达和语法规则的关系,实词、虚词的语音变化、语言结构和语音停顿、句子类型和语气语调等,为读者进行更专业的播音表达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聚焦新的社会和媒介语境下传播伦理议题面临的嬗变与挑战。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媒介伦理基础”从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解析媒介伦理以及数字媒介伦理的内涵外延;中篇“媒介伦理议题”遴选了六个信息传播领域重大且常新的议题展开分析,突出其中的伦理争议及道德反思;下篇“媒介伦理前沿”追踪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媒介伦理的新趋势和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