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设“华丽转身天际线”、“渊源流长航运线”、“无限未来海岸线”三辑,编著定位于:体现文史内涵、文脉价值、文化品位与文学色彩的有机结合。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于2021年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从这里驶向大海——世遗泉州》系《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以中世纪剌桐港(即泉州港)的发展历程为轴心,通过独特的宋代沉船文化、高超的造船技术,以及外销瓷、宋元石刻、泉州名胜古迹等海上交通文物及遗迹,以故事演绎、考古场景还原等笔法,运用图文并茂的版面语
本书共收集肥东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个,精心选取民间文学、曲艺、民俗、传统技艺等十余类,充分展现肥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是目前肥东县普查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杰出代表。
为综合反映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市委宣传部、市文创产业发展中心牵头编写了《杭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政策篇、观察篇和大事记五个部分,由1篇总报告、13篇区县(市)分报告、2篇政策文件、1篇调研报告和1篇大事记组成。采取实际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研究中各抒己见,兼容并蓄,
《滕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秉持着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滕州建设的使命;承载着把滕州市非遗文化弘扬好,把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事迹宣传好,把全面加强文化滕州建设工作展示好的重任,汇集了发生在滕州地域的或所传承下来的听的故事、做的手艺、玩的游戏、吃的美食、看的大戏等系列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了滕州的悠久历
本书基于地域空间视角,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展开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城乡公共文化多元化主体与多样化载体的地方性、层级性与区域性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载体形态和主体构成问题。本书把握“城乡融合”和“内容发展”两大关键,将地域空间维度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把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复杂关联回归到具
本书遴选本土富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进行描述,全书分为五大模块:文脉江南、艺之江南、食在江南、民俗江南、科技江南,共23章。每章基于主题内容设置配套的翻译和写作等产出型语言训练、实践任务,使用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为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本书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文集。本集为第二十辑,收入论文二十七篇,包括岷江涪江流域文化研究、四川名人研究、巴文化研究、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文化杂谈等栏目。其中,《共克时艰,砥砺前行——2020年度岷江流域考古工作综述》全面介绍
本书将立足中国学术立场,发挥国际学院的语言特长和国际视野,以徐州为聚焦点、以国际化的中国地方文化研究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文化世界研究的路径和价值。本文集为三个题材:第一是徐州地方文化研究,以徐州建设淮海地区中心城市为整体背景,强化徐州的文化内涵建设,打造淮海地区地方文化的核心地位;第二是国际化的徐州地方文化研究,聚焦西
本书为创意城市蓝皮书,已连续出版12年,由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编撰。报告指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目标和路径,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而相关政策的出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