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机不可自拔,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低龄化。孩子频繁玩手机坏处显而易见,影响身体发育、大脑发育,也引起视力下降。如何面对孩子玩手机,已经成了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重要命题。 作者认为,与其强制孩子不许玩手机,不如把手机变成家长的队友,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凭借资深媒体人的专业视角与家庭教育咨询顾问的
本书分为家庭教育的立法研究、家族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家校社共育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基本框架及其配套制度设计;我国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等。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和成功的未来。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为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做好准备。生活曾经是轻松的,上学、考试、找一份好工作,一切顺其自然。但在今天没那么简单,工作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经济体。未来你的孩子可能不再会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有机会去创造一份职业。 因此,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商业思
儿童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要想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教育与引导儿童、父母必须懂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 本书为你解析儿童心理,找出儿童言行举止背后的内心需求与发展规律,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方式与方法,带你读懂儿童心理,正确理解,良性沟通,和善引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本书围绕“小小豆豆系列”中各篇的内容,按照书中的故事、生活中的孩子、教育的问题及建议这一思路,收录了60篇作者关于儿童教育的漫谈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天真的幻想与热爱》《好想有棵自己的树》《灿烂的红雨伞》《玩捉迷藏的小鞋子》等。
约翰·达菲博士基于其25年亲子关系研究、10000+真实案例分析,在《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中详细解读电脑、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将如何改变孩子的大脑、行为和进化;深度剖析10后面临的巨变与挑战,并给出了12条智慧养育法则。约翰·达菲博士呼吁父母提早关注并修正自己的养育方式,尽早跟上10后孩子的步伐。
本书旨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九年级这个年龄段成长经历的一些变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针对新生代父母的难点和疑点,解疑释惑,建言献策,为中国新生代父母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分为“家有少年已长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等9章。
本书是为那些与父母或成年子女产生隔阂、关系疏远的人提供的一份亲子关系修复指南。书中不仅揭示了疏远的隐藏逻辑,还为因疏远而备受煎熬的人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作者约书亚·科尔曼博士的女儿与他断绝联系好几年,但他们zui终还是走向了和解。他作为心理治疗师,还为100多名受疏远问题困扰的患者提供了诊疗与指导,发现这个
本书是一本家教育儿类图书。全书共5章,讲述了孩子各个年龄段出现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应对,具体如下。第1章“童年晚期:也依旧可爱(多发生在8-9岁)”,其中有青春期究竟是什么,青春期的各个阶段,别不当回事儿,情绪解读。第2章“青春期早期:可爱中带点粗鲁(多发生在10-12岁)”,其中有青春期早期的孩子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行为
“孩子平安大于天”,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的生命安全教育意识,通过家庭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或在出现意外时让家长和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帮助家长和孩子针对不同场景中容易发生的伤害采用警示案例、专家解读、应急处理、日常防护的结构形式,用浅显的语言,配以简约的图示,指导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