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近两年武威市文化与旅游发展成效与进展,结合当前文化旅游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推动武威文化事业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强动复苏的对策建议。本书主要分为总报告、综合篇、专题篇、个案篇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2022-2023年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武威市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路径研究;建设文
该书由非物质文化标志和物质文化标志两大部分组成。非物质文化标志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巴尔虎右旗已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及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巴尔虎通克”、《宝格德乌拉祭祀》、“巴尔虎木雕”及其传承人。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能够代表本旗文化标志的特色文化项目。物质文化标志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巴尔虎右旗境内重要的历史
本书共三章,依次为俄侨文化在黑龙江地区,苏联文化在黑龙江地区,苏联解体后的中俄文化交流。全书阐述了百余年来俄苏文化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篇、数字文化产业篇、文旅融合篇和创意城市群篇。总报告篇主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进行总体概述。数字文化产业篇主要是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创新实践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阐释。文旅融合篇则对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文旅融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地区篇”“借鉴篇”四部分,在总结“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十四五”时期三地四方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保持地方特色,借鉴国内外城市群或都市圈相关经验,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与能力,从而实现“十四五”
本书对青海的湟中堆绣、四川蜀绣、甘肃黄河大水车等九站黄河流域的非遗文创进行了介绍。
《2020-2021年石家庄市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是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日报社、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第5次联合组织编撰的蓝皮书。书稿根据石家庄市“十四五”以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记录了石家庄市2020-2021期间文创产业、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状况等内容,设计了总体报告篇、行业报告篇、县区报告篇、重
本年鉴突出政策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连续性。主要内容包含2021年市文资中心领导讲话、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监管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机关党的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大事记共6个基本栏目。全书突出政策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连续性。
本书为滦州市撤县建市以来的第一部文化志书,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公元2021年,特别之处有所延伸。本志共分18编、76章、257节、896目及一些分目,并配有新旧图片、序言、凡例、附录、后记和链接等,共124万字。《滦州文化志》是一部大文化志的格局,所志内容并不局限于文旅局本身所辖行政范围和管理权限,除涉及教育、广播、电
民间话语作为一个被遮蔽的自由、鲜活的文化思想与诗学资源,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与知识分子精英启蒙话语、政治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等紧密交融在一起,极大适应并促成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本选题围绕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大众传播和本土接受等问题,阐释了民间话语丰富复杂的诗学内涵,民间话语作为诗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