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起点与动力。在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断提出、判别科技重大问题及其优先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0年,经广泛征集,多级评选,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协牵头组织问题难题推荐学会和相
本书在理论上探本溯源,在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中,结合中国现实的文化要素,注重科学观念演进的学理分析。针对科学意涵本身的演进逻辑,挖掘出了一条“知识?价值?文化”的发展主线。并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拓展性研究,探寻出其历史演进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动因,展示出中国科学观念历史演进的双重语境。由此,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出新发展理念提
贵州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释放创新活力,汇聚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开展创新能力监测、制定创新调查制度、建立创新调查监测与评价体系,是创新科技管理的必
作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科学不仅为我们带来物质利益,还发展出一整套研究方法,确立了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科学史的任务,不是炫耀科学成果的神奇莫测,也不在歌颂个别科学家的神勇睿智——那只不过是把对鬼神的崇拜改换成对科学的崇拜,其本质的愚昧和非理性则一。科学史最有意义的任务,是把科学精神,即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的精神,介绍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师范学生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书稿论述课堂导入技能、物理课堂提问、板书技能、物理教学简笔画、物理微实验、物理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说课技能、微课与微视频、肢体语言技能的基本理论。同时书稿中呈现较为丰富的教学技能实施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这些案例,更好地掌握物理教学技能。书稿也写入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仿佛有了“能动的生命”。所有这些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一项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业比赛。大赛已成功举办八届,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举办的国内规格高的创新创业赛事。大赛秉承“政府主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模式,既有效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引导能力,又聚合激发了
本书为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科技·社会·哲学”研究论丛之一。本书分析了科学知识在社会中形象的演变,认为科学知识自身发展逻辑和社会形势发展共同促进了科学知识走向民主化,研究了科学知识民主的逻辑进路,提出了科学知识民主的功能和限度。科学知识民主的出现,标志着科学共同体面临着一种新的知识生产环境,新的挑战不可避免,科
本-戴维强调中心的传承,而不是系统地比较欧美所有国家的科学状况。他认为,在人类智识演进的每个转折点上,科学活动的中心都向那些发生社会变革的国家转移。科学家角色的初步形成出现在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17世纪后半叶,科学中心已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法国则在1800年前后成为新的中心;又过了四十年,世界科学家关注的中心转移到德
四十年来,科研资金紧缩,导致资源更多倾斜于实用或实际的成果,以创造能够带来即时价值的产品。这样的大背景下,专攻紧迫的显著问题是否才是明智之举?事实并非如此。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始董事、曾帮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到美国的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其经典作品《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中描述了一个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