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以引导与规劝为原则,介绍、说明和解释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伦理、纪律和法律约束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是一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关于学术规范的共同约定,同时也是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指南。其目的是为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提供基本规范的指引。 《指南》
本书从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开始,就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角色、设计与规划研究课题、撰写文献综述、收集数据、写作论文以及评审和答辩等各个阶段的问题,向研究生导师提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建议,并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自信地开始职业生涯等内容。
《高等教育社会学》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其基本观点为: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建制;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子系统;高等教育因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在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中生存与发展;高等教育既受社会及其次级结构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本书就撰写博士论文的整个过程——从最初构思阶段直至成功地完成并发表论文——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方法。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那些创作具有创造性的长篇作品(非小说)的人们,特别针对大学里的博士研究生和他们的导师。
本书内容涉及饮食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学生住宿安全、出行与交往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实践活动安全、就业安全、公共安全等。
本书介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大学生的学习安全、生活安全、个人行为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防疫与心理卫生教育、安全自救与求救、急救技能。
本校作者 本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梳理,提出应从三个层面理解通识教育,即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也常常指通识教育内容,其核心是强调通过统整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健全的人。本书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剖析了当前通识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理念困境、内容困境以及在人才培养模式转
本书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事,讴歌了他那种反对压迫、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官僚主义、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准备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提前地摆在在校大学生的面前,今后如何发展?是就业还是创业?作者最初写作本书是针对创业者的需要,所以初版的书名是《人生设计于创业》,初版后在社会上反映强烈,认为“它是创业的点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IO改革是基于CDIO理念而建立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合作计划,包括CDIO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