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生新闻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论证民生新闻是连接民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指出民生新闻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表征与建构,进而从宏观层面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引领民生新闻的价值走向、发展路径与品质提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生新闻实现服务民生解疑释惑、表达和沟通多元诉求、对价值失范监测预警等
本书以全球主流媒体对中国重大议题的报道为素材,通过对国际主流舆论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解构、重建与二次传播,从而在党报的话语体系中构建出一个新时代更加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
2018年,我国网络舆论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进一步融合。纵观全年,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事要事多、风险挑战大,带动网络舆论场热点话题频出,网络舆情主线清晰、支线繁杂,舆情热度全年保持高位运行。《2018网络舆情热点扫描》即是对2018年网络舆情的综述。
本书是为纪念党刊《共产党员》创建70周年而编写的理论专著。以党刊工作实例和理论经验分析为方法,从十个专题论述了党刊的本质、任务和发展形势,针对新媒体、数字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刊如何坚守不变质,如何利用新发展形势而更好地完成使命。现稿件已完成,具体内容如下:1.本质论--对党刊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2.方法论--办好新
本书以四家党委机关报和四家都市报中的八千余条新闻标题为语料来源,引入语用身份论(陈新仁,2014、2018)的*研究成果,考察新闻标题的主观性问题,探讨新闻标题中主观性话语的身份建构动因,展现新闻标题主观性的话语实现策略,考察新闻标题中的话语、交际者身份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一些新闻标题的主观性根源
本书从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入手,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一问题,深刻阐述了“四力”的思想内涵及实践要求,并紧密结合实际,采取理论阐释与事实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具体分析了增强“四力”的方法途径,对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感染力、号召力,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
全书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产业篇等五部分,全面分析中国新媒体发展状况,解读新媒体发展趋势,总结新媒体发展问题,探析新媒体的深刻影响。 2018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整体增幅减小,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抢滩登陆式的爆发式发展被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取代。短视频产业迅速崛起,新兴市场亟待挖掘。20
本书是《解放日报》关于上海的新闻报道。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报纸内容,并便于读者阅读,重新排版的内容包括:正题名、副标题、作者、版次、期号、刊发时间、报道内容。正文之后有关键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书中的内容这些报道为上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本书研究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传播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微博对于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以网络全球化为时代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舆论学原理、生命周期理沦,客观分析了微博这种新媒体的特性,论述了舆论引导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梳理了网络微博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纳了微博舆论具备的政治功能,并针对微博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发布新闻、引导
从全媒体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手机媒体在全媒体中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其与传统媒体的更有效融合与传者与受者间的角色转换。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阐述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全球化语境;第二章讲述了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转型;第三章是关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产业融合;第四章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第五章对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者进行了研究;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