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左传》中存在一些相对独立且特征分明的记言记事短文,主要有四种典型文体:劝谏体、讥语体、赞语体、问答体。这些短文在内容、体裁方面的严整程度,如同填写表格。本书主要分析这些典型文体短文的体式与内容,并依据早期文献正面考察这些典型文体短文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用途(商周以降到春秋时期官学教育中广泛使用的规范化教材),
1749年7月,索邦大学医学院学生弗朗索瓦博尼斯坐上了巴黎警察的马车,本以为是去面见元帅,不想却消失在巴士底狱深处,罪名是散播恶意诽谤国王的诗歌。在这场史称十四人事件的风波中,半个月内有14位平民如博尼斯一般被诱骗逮捕,接受秘密审讯:从哪里听来的诗歌,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告诉了谁……十四人
本书上篇聚焦中国出版业观察与思考,收录11篇文章,时间跨度超20年,涉及面向2035出版业形势任务、转型发展、出版集团规模效应、重大出版项目价值等内容;下篇围绕出版供应链管理与改革,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回归综合改革时作者的意见建议,涉及改革思路、实施路径、关键环节等,记录了改革过程,积累的经验对当下图书
本书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咨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包括第一至四章,揭示信息咨询的基本特征,概述信息咨询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国内外信息咨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信息咨询业务的全过程,讲授信息咨询的具体方法与方法论。第二部分是信息咨询业管理,包括第五至六章,阐述信息咨询师与信息咨询职业的重要性,系统介绍信息咨询产业
书稿主要为作者在经学文献版本校勘及史部、子部、集部文献考证论文集结,及主要篇目有《岳本补考》《武英殿仿相台岳氏本五经出版说明》《元明时代的福州与十行本注疏之刊修》《<周易注疏校勘记>编纂考述》《<周易注疏校勘记>与卢文弨<周易兼义>校本关系补考》《<论语注疏校勘记>编纂考述》《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校刊始末考》《关于宋蜀
《报为中用?——上海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定位与变革(1872—1912)》聚焦晚清上海的新式报刊《申报》,细致展示了它如何通过借用传统体裁、引述圣人之言以及转载京报等方式,最终成为一份中国的报纸。本书表明早期中文新报并非一种尚未“成熟”的媒体,而是在跨文化情境中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成果;亦考察了报刊在推动社会与观念变革、塑造
在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进程中,数字资源资产化是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的重要实践。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资源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建立的体现学科、地域特色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源于实践,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资源形成数字资产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数字特藏资源资产价值
本书支撑2025年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的重要材料,是2025年上海科技传播大会论文集,所选论文主要围绕推动科技传播发展转型的策略和建议、促进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和壮大、有效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提升公众构建科学思维的策略和建议、新兴技术赋能科技传播的模式探索、自媒体发展的风险对策研究、推动科技传播走向国际等议题展开,呈现了科技传
本书以《科学》(19151949)的传播活动和发刊内容为基本,通过对杂志的传播过程、传播主体、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策略,以及传播效果的全方位考察,全面展示多元化的传播主体社会角色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传播理念的形成和演化路径的逻辑分析,传播内容与社会的互动变迁关系的梳理,以及传播主体采用的方式和策略的选择。此外,
本书对网络媒介出现以来网络领域活跃的社会思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根据活跃度、影响力和关注度选取网络领域活跃的十种主要社会思潮,依据思潮性质确定十种社会思潮的谱系关系,认为当前数量繁多的社会思潮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民族主义思潮,两条辅线西化与反西化类社会思潮和多元的大众化社会思潮。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确定十种社会思潮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