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北京中轴线,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将非遗介绍与体验镶嵌到中轴线的历史内涵和时代内涵中,围绕重点文化遗产点串联起周边的主要文物、街巷、会馆、故居、老字号、标志性文化设施等地理文化空间,从古城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层面,讲述非遗里的北京故事。通过以物言事(非遗历史故事)、以物言人(历史人物和非遗代
《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基于公开文献、数据和案例,对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展开深度调研后组织编写。全书以报告形式成稿,正文部分包括概要、序言,以及“多领域成效明显”“新特点与新趋势”两个部分,分别在不同领域、方面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介绍和分析(共计11篇),结语
本书是“文化共享人”发起并撰写反映文化共享工程十八年建设历程的文集。60位作者是文化共享工程千千万万建设者的代表,34篇文章展示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真挚情怀,彰显了因地制宜、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反映了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工作热情,实录了奋战各地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辛劳身影,记载了跋山
本书是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学界的专业学术集刊,创办于2017年,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撰,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辑为第11辑,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聚焦时尚传播、民间故事中的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像传播策略
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全书共收录36篇学术论文,分为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和著述综述几大部分。在新一辑的成果中,
本书稿收录了王光艳博士近年来进行文化与城市研究的部分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分为理念创新与城市精神、文旅驱动与城市更新等几个部分。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省市课题或横向合作课题的成果,学术论文曾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湖北日报》等学术刊物或重要报纸发表,调研报告则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国家、省市党政
本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智能媒体技术进行有效传播的研究著作。作者余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书中不仅介绍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成功案例,还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的具体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此外,该书还
本书拟基于中国思想家的代表性文本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孙子》及魏晋时期文化之集大成者《世说新语》,同时兼顾代表性成语典故与传说,从西方修辞的理论视角就其多版本英译进行比较与评析,并基于具体修辞目的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如何译以及译给谁看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翻译导论,孔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全书共四篇,35万字左右,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总报告篇、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文化消费篇、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篇。总报告部分主要对长三角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人文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等进行总体概述。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主要是人文经济案例库的评
个人文集。此文集共计二十多万字,是作者十多年来文艺创作及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多元视角与现代思考,审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以有温度的笔墨记载与描述经典故事与代表人物。是今人眼中的历史纪实,也是文人心中的古曲雅韵,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尽可能走进人心,引发共鸣。本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所讲述的人文历史故事都蕴含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