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流水地貌基础及应用实验研究的综合成果,是流水地貌实验研究系列著作之一。旨在阐述沈玉昌先生关于流水地貌实验研究的初衷,在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物理新概念,弘扬地理学与近代物理学、地貌学与水力学、河流地貌学与河流动力学相结合,推进流水地貌研究的新发展。将赋予现代地理学与近代物理学,流域地貌与河床地貌,历
本书针对流域侵蚀治理的迫切需要,聚焦浅沟和切沟侵蚀过程量化与机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基于大量的野外定位观测和控制条件模拟试验资料,结合立体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等现代测量技术,揭示了浅沟和切沟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确了降雨、汇流、壤中流和土壤管道流等侵蚀动力和地形因子对沟蚀过程的影响,基于CCHE2D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浅沟集水
本书以不同时期湿地生态演变过程为基础,结合生物资源变化过程,探求衡水湖湿地发展规律并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境景观的影响,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理,以保证湿地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生态环境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对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耦合,研究自然保护区面积演变和特征指数时空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未来规划
本书以青藏高原冰川区表碛为研究对象,以青藏高原及周边冰川区表碛分布、观测与模拟、影响与评估为主要内容,从观测与模型的角度审视气候-冰川-表碛系统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系统介绍青藏高原及周边冰川区表碛分布特征及其对能量、物质和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并对冰川区表碛观测、模拟、评估及典型区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论述。在此基础上,
本书历时8年,集百位户外人、摄影师及撰稿人对横断山区的挚爱与热忱,在峡谷密林、雪山冰川,风餐露宿,坚持前期文图实采;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首次翔实而严谨地梳理了横断七脉,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并从科考、登山、徒步、自驾等多模块详解。这是一本跨越100万平方公里读懂横断山的科普资料书,是一本汇集雪山群像、
本书从斜坡失稳体堵江机理出发,揭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堰塞坝成坝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物理试验、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剖析堰塞坝的内因(坝体形态、坝体结构、坝体材料)和外因(漫顶冲刷、渗流潜蚀、地震动力、滑坡涌浪、连续溃决)对堰塞坝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典型案例详细闸述了堰塞坝的失稳机制。本书首次提出了堰塞坝全寿命
本书从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污染调查出发,选择多环芳烃、重金属和营养盐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沉积物及潮沟水污染特征,揭示滨海滩涂湿地上油井周边多环芳烃污染时空特征,探究石油污染对滨海滩涂主要土著植物的影响,评估主要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并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污染防控管理对策。
沙漠治理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采用机械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且各有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模式,成效显著,相关经验、理论和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意义。本书针对铁路、公路、绿洲、文化遗产、沿海设施等不同类型风沙防治问题,以沙漠治理路径为研究对象,从风沙灾害背景和科学家的沙漠考
本书为《极致自然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九大垂直自然带,集中展示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区域,如“浓缩地球”般的垂直自然地理地貌。这片区域汇集了从河谷准热带季雨林带到高山冰雪带的9个不同的自然带景观,穿梭期间,能感受到一日四季,一目十年的独特体验。书中还通过多项互动设计,如推拉、展开、立体版面等增强阅
本书作为陕西地学科普丛书中的一本,聚焦陕西地貌景观,以岩溶、丹霞、花岗岩、火山岩、古冰川、水体、峡谷、黄土、沙漠等9类典型的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为主要内容,从陕西地貌结构的基本特征、陕西主要的地貌类型以及典型的地质遗迹以概况进行了介绍,通过故事叙述、知识讲解等方式展示了陕西地质地貌的精华,从而让读者清晰地领略到三秦大地的自